新闻|履职|理论|人物|文化|健康|图片库
新闻频道 >> 评论

光明日报:使用公筷公勺是卫生也是关爱

2020-03-17 16:31:04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0

    近日,江苏省泰州市出台了全国首个《公勺公筷使用规范》地方标准,指出公勺公筷为两人以上同桌共餐时,用以舀(夹)取菜(点)的勺子、筷子,是就餐者不与嘴接触的分餐工具,并从长短、颜色、标识等方面规定了公筷的制作要求。

    不只是泰州,近期不少省市都发布了使用公勺公筷的倡议。首都文明办、北京市卫健委发出《争做文明健康好市民倡议书》,建议市民尽量分餐进食,使用公勺公筷。上海市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议书》,上海首批100家餐厅对外承诺,全面提供一菜一公筷或公勺。

    中国人普遍习惯合餐制,大家围坐在一起吃饭,推杯换盏、觥筹交错,气氛温馨热闹,在吃饭的同时也交流着感情。但是可以想见,你一勺子我一筷子,大家与嘴巴接触的餐具进了同一盘菜,其实也为幽门螺杆菌、肝炎病毒等细菌病毒的传播提供了方便。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因为聚餐引发的感染屡见不鲜,南京一次家庭聚餐导致9人陆续感染,南昌周某一行人多次组织好友聚餐导致52人接受医学隔离、先后9人确诊……这也让人们在减少聚集的同时,反思饭桌上的安全。

    疫情之下,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成为人们的共识,打喷嚏时遮挡口鼻、排队时保持距离等不少细节都已成为人们的习惯。人们对生命健康高度重视,健康意识被唤醒,在此契机下提倡使用公筷公勺无疑会事半功倍。不过,推广使用公勺公筷,只有规范标准和餐厅的承诺还不够,还需要每个人切实地参与。在一项有21万人参与的投票调查中,针对“你外出聚餐有用公筷公勺的习惯吗”这一问题,有5.7万人选择“会用,已成习惯”,有6.4万人选择“没有,嫌麻烦”。有网友留言说,“有时候提出用公筷,对方用一副我们不讲义气的样子拒绝,也不好意思再提”“我想用但怕他们觉得我做作,也就忍了”。

    可见,推广公筷公勺的阻碍很大程度上来自人们的心理。中国人的餐桌上承载着太多的情感,长辈关爱小辈往往体现在把盘子里的肉一块块地往小辈面前夹,或者夹起来直接送进孩子的嘴里。东北方言里也有“一个锅里搅马勺”的说法,形容关系很亲近。使用公筷公勺,仿佛是在故意拉远和对方的距离,这样的观念如果不扭转,推广公勺公筷就会难上加难。餐桌卫生是公共卫生的重要一环,餐桌文明也体现着社会文明。随着餐饮行业的复工,如何保持良好的就餐秩序、健康的就餐方式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它关系着人们的健康安全,也是疫情之下的个体责任。

    使用公筷公勺是对自己和他人健康的尊重和保护,这何尝不是一种最实在的关爱。在外出就餐吃不完时,菜品只接触过公筷公勺,打起包来也会更让人放心。在这个意义上说,公筷公勺的推广和使用也可能会引发饮食文化的变革,培育与社会进步相匹配的生活理念和行为方式。公筷公勺的推广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但每一次的努力都不会白费,希望更多的餐桌上可以多一双公筷,多一份健康的保障。(作者:张永群)

[责任编辑:芸子]
注册 我有话说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