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履职|理论|人物|文化|健康|图片库
新闻频道 >> 要闻

少数民族与边疆地区脱贫,如何防“返”?

2020-05-27 15:25:04 来源:中国新闻网 我有话说
0

  (两会·战贫)少数民族与边疆地区脱贫,如何防“返”?

  中新社北京5月27日电 题:少数民族与边疆地区脱贫,如何防“返”?

  中新社记者 杨程晨

  中国进入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少数民族地区与边疆地区因地处偏远、基础设施薄弱、产业扶贫难度大、生态环境脆弱,其现状及后续工作尤其值得关注。

  全国两会开幕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作指示表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近年多个少数民族先后实现整族脱贫,这是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重要成果。这些地区按预期实现全面脱贫基本已成定局,但如何保持成果、防止返贫,成为下一阶段不容忽视的重大课题。

  ——教育扶贫,提升人口素质

  2019年,西藏这片中国曾经的最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实现脱贫摘帽。全国政协委员、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教授图登克珠认为,达成巨大成就绝非一蹴而就,社会面貌改善的起因源自教育逐渐普及。

  他续指,因长期政策倾斜,一些西藏百姓存在对政策扶贫的依赖心理。破解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的题眼也应是回到教育。要巩固成果必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通过教育可防止相当一部分人返贫。

  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副州长丁秀花以所在地区为例指,纵向比,怒江的教育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横向比,本地教育起步晚、基础差、底子薄。要想彻底摆脱贫困,必须持续提升人口素质。

  ——健康扶贫,解后顾之忧

  基层公务员在扶贫工作时常听到“怕病不怕穷”的抱怨,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无疑是当前攻坚的一块硬骨头。健康扶贫,提升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水平,保障贫困户无后顾之忧。

  近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以“嵌合型医疗联合体”方式对接马边彝族自治县,将中国顶级医疗机构的业务和管理经验带到少数民族地区,因地制宜地完善制度、优化流程。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华西以同样的模式将管理人员和技术团队引入甘孜藏族自治州,帮助当地抗疫。甘孜,作为中国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藏族聚集地之一,78例确诊患者全部治愈。全国人大代表、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说,把基层医院发展成为三甲医院,可从根本上解决偏远百姓的看病难问题。

  ——易地扶贫,促东西协作

  为解决“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现实情况,易地搬迁精准帮扶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百姓,开始崭新生活。但由于集中安置区大多产业基础薄弱、搬迁民众文化水平较低或缺乏生存一技之长,就业成了最大的难题。丁秀花对此提出建议,以拓宽就业为目的,办出有特点的职业教育。

  2020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在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钱学明看来,让中西部地区、尤其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承接东部地区转移产业,不仅满足易地搬迁后所形成的就业需求、助力脱贫攻坚,还能让国家保留完整产业链、有效应对经济风险和挑战。

  “鼓励和支持中西部安置区开展‘产教融合建设试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导当地用工企业开展就业培训,帮助搬迁民众提高生产技能。”钱学明建议。

  ——产业扶贫,完善造血功能

  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长期脱贫更应依靠产业。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自2011年起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莎车县引导维吾尔族民众种植叶黄素生产原料万寿菊花。截至目前,该企业以帮助南疆6万多户、近20万人摆脱了贫困。

  全国人大代表、晨光集团董事长卢庆国强调,应不断增加边疆地区造血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其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所发挥的产业带动、产业扶贫作用不容忽视,“特别是在边疆地区”。

  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产业的一大优势。与此同时,资源利用不充分和过度开发导致生态环境遭破坏,也是这些地区正面临的保护与发展困境。

  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龚胜生今年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的提案。其中案例写到,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分布着89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其中恩施州86个特色村寨已经实现2万余贫困户的稳定脱贫,人均收入高于全州平均水平。

  龚胜生建议,加大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法制保护力度和财政支持,全面编制保护与发展规划,科学划定全国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实验区。(完)

[责任编辑:丛芳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