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后夏天的绿桶最让人不放心:一揭开盖…
垃圾分类新政实施后人们最担心什么?
夏天的绿桶最让人不放心
烂菜叶、西瓜皮、鸡蛋壳、鱼骨头、汤汤水水……在骄阳、高温以及频繁雨水的综合作用下,厨余垃圾桶成为脏乱臭滋生的温床。记者近日走访北京多个小区,发现对厨余垃圾的处理各有不同。有些小区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无法满足及时清理厨余垃圾的要求;有些小区则想方设法,努力消除厨余垃圾带来的脏乱臭影响。
脏乱臭
一揭开桶盖蚊蝇扑面飞
清和园小区是典型的老旧小区。小区南门内,有一组四色垃圾桶,再往小区内部走,就很难再找到四色垃圾桶组合了。刚扔完垃圾的居民老马说:“就门口摆了一个。其他都这样,就两种桶。大家也随便扔,都知道要垃圾分类,但是实际还是那样。”
老马身边的厨余垃圾桶内,是还没有破袋的各式垃圾,蚊蝇伴着臭味乱飞。记者在清和园小区里观察了多个厨余垃圾桶,几乎没有达到垃圾分类要求的,脏乱臭现象比较普遍。
南五环外还有一片规模不小的老旧小区——德茂社区。很巧,记者遇到了德茂小区的垃圾分类指导员王素琴。这个来自河北邢台的老太太,慢慢抬起佝偻着的腰,挪开垃圾桶盖上的石头,掀开盖,几乎把整个身子都探进去分拣垃圾。高温之下,垃圾桶内臭味四溢。
“我得给绿桶(厨余垃圾)压上块石头,不然他们老是往里乱扔,塑料袋、纸盒子,什么都往里扔。”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她把绿桶尽量集中摆放。即便这样,活儿也经常干不完。一个原因是数量多。“我去年数过,光绿桶就有56个。”把这56个绿桶内的厨余垃圾按标准分拣清楚,就是个大工程。更何况,她还要负责把桶外壁擦干净。
另一个“活儿干不完”的原因是乱扔的情况太普遍。“你看这个。”王素琴从绿桶里找出一袋西瓜皮,把已经流汤的西瓜皮和塑料袋分开,“这种情况太多了,一到夏天,汤汤水水。”王素琴每个礼拜休息一天,她休息的那天,垃圾分类就全靠居民自觉了。
人手足
志愿者每天守桶两小时
王素琴告诉记者,德茂小区30栋楼,只有她一个垃圾分类指导员。每天,德茂小区只在清晨清运一次垃圾,所以一到下午,就容易出现厨余垃圾积压的情况。
而在曙光街道世纪城西区社区远大园五区,这里有60个志愿者,从5月6日开始,每天坚持守桶两小时。志愿者几乎都是七十岁以上的老人,他们每天晚上7点到9点守在居民楼下的垃圾桶站。60多天来,没有一个人退出,没有缺席任何一天。
世纪城西区志愿者帮忙进行垃圾分类。
在志愿者们的感召下,小区居民习惯了垃圾分类,社区也开始逐步减少桶站。世纪城西区社区书记唐洁说:“下一步,我们计划增加3到4个垃圾驿站,取消全部桶站。”驿站可以由物业保洁人员负责清理,减轻志愿者的工作压力。
垃圾桶站附近蚊虫相对多一些,很多志愿者穿着长衣长裤,甚至自己准备了围裙。为了控制蚊虫滋生,在垃圾驿站边,小区设置了装满杀虫剂的长塑料袋。小区物业还购买了带有长挂斗的垃圾车,随时清运垃圾,尽量缩短垃圾停留在小区地面上的时间。
除了增加清运频次,远大园五区准备将所有垃圾桶置换为脚踩桶,尽量减少居民手部接触。记者还注意到,五区里南侧和东侧两个垃圾驿站边专门配备了洗手池。在记者观察的十几分钟里,不仅有扔完垃圾的居民过来简单冲洗手部,玩滑板的孩子也会过来洗手。“我们以后增加的驿站边也都会配置洗手池,这个很有用,也特别受居民欢迎。”
鲁谷街道六合园南16号院同样在垃圾驿站边规划好了取水点。这里的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刚刚进场,负责该小区的物业公司在改造设计方案中就加入了这个设计,画好了上水、下水的管道,准备在每一个垃圾驿站边都安装洗手池。“整个工程预计11月底改造完成,到时候居民就可以就近洗手。”物业公司的项目经理高扬告诉记者,“这些取水点都是就近取水,走我们的公区水费,由我们物业负责。”
设备精
投放口定时开关不脏手
长辛店北口公交站旁的平房区,居民在投放厨余垃圾。
“有了这个机器,扔垃圾不用沾手了。”晚上6点半,家住长辛店街道东山坡社区15号院的朱大爷提着一袋分好的厨余垃圾,来到了2号楼楼下的垃圾桶站旁。桶站看上去像一个大型的铁皮柜,共设有五个投放口,厨余垃圾和可回收物各占一个,其他垃圾则是三个。此时,每个投放口的挡板都处于打开的状态。只见朱大爷单手提袋伸进厨余垃圾投放口,利用锯齿状破袋小机关,上下“一划拉”,袋子就被破开,厨余垃圾全都掉进了下面的垃圾桶中。朱大爷再把空的塑料袋拿出,扔到旁边的其他垃圾投放口,一次垃圾投放就完成了,他的手全程没有碰到垃圾桶。
这个垃圾桶站,是长辛店街道5月份作为试点在小院里安装的。在此之前,小院投放垃圾采用的是普通的垃圾桶,一遇炎热天气,蚊蝇和臭味就让居民不堪其扰。朱大爷表示,以前每次扔垃圾都得憋着气,扔完赶紧走人。
桶站安装之后,对小院环境的改善提升很大。因为桶站用的是密闭式设计,居民平时走过路过不会闻到味道。小院还采用了新的“定时投放”规定,只有早7点至9点,晚6点至8点期间,垃圾桶站的投放口挡板才会打开,其他时间挡板则处于关闭的状态,居民无法投放垃圾。
“这样有两个好处,第一是减少柜门开放的时间,防止气味散出来;第二是方便监督大家的垃圾分类情况。”老魏是小院的垃圾分类指导员,到了定时投放时间,他会负责拿钥匙把投放口打开,并在投放时段内值守在桶站旁,指导居民分类投放垃圾。桶站刚建立时,老魏的工作还有些繁重,两个月以来,在社区宣传和老魏的不断指导下,居民大都掌握了垃圾分类技巧。记者观察,在15分钟时间内,共有十多名居民来桶站投放厨余垃圾,每个人分得都很标准,老魏几乎不用再做指点。
长辛店街道工作人员表示,这样的桶站已经陆续在街道内的无物业小区和平房地区铺开,目前总共设置了55个站点。距离东山坡社区15号院500米外,长辛店北口公交站西侧,记者看到了相同样式的垃圾桶站,垃圾分类指导员沈师傅在这里值守,“以前摆一排桶的时候,被人投诉过环境脏乱差,现在这个机器是密闭的,在车站等车也闻不见味了。”
思路新
楼下多了个厨余垃圾柜
雅宝公寓的厨余垃圾柜。
下午3点,老梁出门办事,顺手把自己家的厨余垃圾桶放在了建国门雅宝公寓东门内的厨余垃圾柜,“咱们这儿还是很不错的,厨余垃圾一天清四次,干净,没味儿。”
邢智磊所在的公司负责建国门街道垃圾分类和清运,他告诉记者,雅宝公寓140多户居民,每家都配发了一个厨余垃圾桶。原先,这里也和其他小区一样,采用大桶收集厨余垃圾,但这种方式有其弊端。“很多居民上班出门扔垃圾的时候,清运的已经走了,垃圾在桶里一存就是大半天。而在夏天,厨余垃圾只需要4小时,就会发酵产生臭味儿。”
于是,雅宝公寓创新思路,采用了“户分桶”,把统一形制的小型厨余垃圾桶发到每户人家。再借鉴快递柜的模式,在小区里设置厨余垃圾柜,居民们出门,就随手把“户分桶”拿出来搁到垃圾柜上。这也让清运人员省了很多事,从而可以增加频次,每天收4次厨余垃圾。在下午3点半这个时间,垃圾柜干净整洁,没有异味。柜上几乎所有的“户分桶”也都是干净的,清运人员拿走垃圾的同时还给“户分桶”套上了新的垃圾袋。居民下班回家,可以从垃圾柜上拿走干净的“户分桶”。(记者 孙毅 周明杰 莫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