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履职|理论|人物|文化|健康|图片库
新闻频道 >> 评论

北京日报:孩子不是功利主义的工具

2020-07-22 16:39:08 来源:北京日报 我有话说
0

    近段时间,各路“神童”频现网络。有人号称日均写诗2000首,有人号称“5岁开飞机、8岁上大学”,还有人短短一年从“科研小白”直接变身专家写论文拿大奖……“年少有为”引无数网友竞折腰,也招致广泛质疑。随着更多信息浮出水面,众多“神童光环”破碎,被证实不过是“皇帝的新装”。

    “神童”故事古已有之。但近些年,随着社交网络发达,绝技傍身的“神童”似乎越来越多,而且神得离谱、挑战常识。我们不否认确有天资聪颖者,但对那些超常规的所谓“履历”,应当保持必要的审慎和理性。太多事实证明,“神童”之“神”,多是人为操纵。要么是家长捉刀代笔,孩子成为摆拍道具,要么是家长追名逐利,将孩子打造为成功学流水线上的提线木偶。如此种种,看来着实可气可悲。

    包装“神童”,说到底还是家长焦虑心态的现实投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这是许多家长的期许。只是,当一大堆家长都想方设法地抢跑,那就无异于展开了一场拔苗助长的“竞赛”。“你神我更神”的故事听多了,更多家长都不免触动,“剧场效应”也就随之出现:有人抢跑,更多人抢跑,最后所有人都不得不提前起跑。结果不仅是教育资源被过度消耗,也让整个社会陷入一种“凡事求速成”“出名要趁早”的浮躁中。当一株株幼苗被成功学浇灌,孩子沦为功利主义的工具,不仅扭曲了社会的价值评价体系,更是对脚踏实地的奋斗价值的一种消解。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尊重孩子的生长规律,帮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才是教育的初衷。相反,打着爱孩子的名义,用成人世界的期待硬拽孩子疾行,甚至用自己的资源人脉为孩子的简历“刷漆贴金”,看似抄近道,实则是给孩子成长之路挖坑。且不说,父母随意操弄、压缩孩子成长节奏,很可能埋没了他们真正的兴趣与天赋。而超负荷的赶早教育,挤压孩子的童年不说,更会让求知沦为表演。尤其是父母争取资源过于赤裸激进、过早将孩子推向商业喧嚣,孩子或许自小就会深谙关系之道、炒作之法,尽染世俗尘埃。

    与其铆足了劲儿去“催熟”,倒真不如用心浇灌、静待花开。让他们5岁时有5岁的游戏,10岁时有10岁的兴趣,踏踏实实地让身体发育好、让心理发展好、让人格性格更健全、让行为习惯更合理,这才是“爱的教育”的最好打开方式。(范荣)

[责任编辑: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