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履职|理论|人物|文化|健康|图片库
新闻频道 >> 国际

【纵论天下】大爆炸中的黎巴嫩女子:“至暗时刻”闪耀女性之光

2020-08-12 10:53:45 来源:新华网 我有话说
0

  粉色蘑菇云升起,天空下起了“碎玻璃雨”,断壁残垣冒着滚滚浓烟……

  发生在当地时间8月4日的那场大爆炸,让黎巴嫩首都贝鲁特,这座位于地中海东岸的历史名城近乎遭遇“毁城之灾”:港区、市区内大量建筑物和民宅被毁,数千人伤亡,几十万人无家可归……整座城市就像“发生了一场地震”,曾经的“中东小巴黎”如今满目疮痍。

这是8月8日拍摄的被炸毁的黎巴嫩贝鲁特港口区的粮仓。 新华社发(比拉尔·贾维希 摄)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遭到重创的黎巴嫩民众并没有被灾难所击倒,爆炸发生后,人们自发团结起来,携手渡过难关。而其中不少黎巴嫩女性表现得尤为引人注目,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灾难无情人有情”,她们用自己的真情善举,传递爱与希望,在“至暗时刻”中闪耀着平凡而伟大的女性之光。

  舍命护三娃的年轻女护士 “用我臂弯 护你周全”

  近日,一张照片火爆全球社交网络,感动了无数人。

  8月4日,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一名护士在受损的医院内照料三名婴儿。新华社发(比拉尔·贾维希 摄)

  照片中,一位身穿蓝色护士服的年轻女性紧紧地抱着三个小婴儿。她耳下夹着电话听筒,面前的桌子和身后的地板上都散落着建筑物碎片。

  照片里的这位姑娘名叫帕梅拉·泽农,是贝鲁特阿什拉菲耶区一家医院里的一名护士。爆炸发生后,在发现“医院受到了很大的损坏”,尝试给母亲打电话报平安失败后,她抱着三个小婴儿跑出医院,为其寻找安全的地方,“我当时什么都没想,只想带他们从那里出去,我必须保护好孩子!”

  这张照片由新华社播发后,数小时内就被全球多家主流媒体刊登转载,并在海外社交媒体上引起轰动。CNN将这张照片称为黎巴嫩爆炸灾难中传来的“希望之光”。有网友表示:“这是我见过的最有力量的照片。”

  8月10日,在位于黎巴嫩首都贝鲁特的黎巴嫩大学校区,医护人员在一家由伊朗援助的野战医院内诊治患者。 新华社发(比拉尔·贾维希 摄)

  与直面灾难的救援人员相比,医护人员或许并不需要冲到前方“赴汤蹈火”,但他们会以自己的方式为救援工作贡献力量,医者仁心,救死扶伤,哪怕天塌地陷、房倒屋塌,也要“用我臂弯,护你周全!”

  牺牲在救援现场的女消防员 她永远是“黎巴嫩的新娘”

  在外媒整理贝鲁特港区大爆炸的相关细节时,有一个事件让人深感惋惜:在发生爆炸后第一批前往现场救援的10名消防员可能已经全部牺牲,而只有女消防员的遗体被发现。

  据了解,这名牺牲的女消防员名叫萨哈尔·法里斯,当地时间8月4日,她随其他9名队友前往贝鲁特港口区扑灭大火。然而,就在他们抵达的短短几分钟后,港口区发生了第二次剧烈爆炸,十名消防队员以及他们所乘坐的两辆消防车全部不知所终。

牺牲的女消防员萨哈尔·法里斯。(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据她的未婚夫介绍,萨哈尔·法里斯今年25岁,两人原本计划明年6月成婚。在社交媒体上,她被网友们称为“黎巴嫩的新娘”,当地人也为她举行了一场隆重的白色葬礼,葬礼上,人们走上街头,为其扶灵送行。

  对于女人来说,25岁无疑是充满憧憬和希望的年龄,尤其对于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女人,更是如此。但因为这场大爆炸,她的生命旅程戛然而止,有太多的美梦无法实现,有太多的幸福无法品味。

  虽然无法身披婚纱,和所爱之人白头偕老,但她身着消防服,“偏向火山行”的“逆行”壮举将注定为无数人所缅怀、铭记。

  废墟中弹琴的老奶奶 用“友谊地久天长”传递绝望中的希望

  常年的战乱、低迷的经济、凋敝的民生,汹涌的疫情……黎巴嫩的老百姓长期生活得“并不如意”!爆炸过后,港口仓库区被夷为平地,港区内粮仓被摧毁……这场浩劫无疑将重挫黎巴嫩的经济,令当地民众的生活“雪上加霜!”

  8月9日,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一名男孩观看爆炸过后贝鲁特港口区内的残骸。 新华社发(比拉尔·贾维希 摄)

  但面对无情的灾难,仍有人抱有希望。最近在社交网站上“刷屏”的一段视频显示,一位老奶奶在一片狼藉的家中,用钢琴为家人弹奏了一曲《友谊地久天长》,她的孙女将这一时刻描述为“灰烬中的美丽”。

视频截图

  据媒体报道,这位老奶奶可谓命途多舛:战乱时期,老人的家就曾遭到破坏,而在这次大爆炸中,老房子再次遭到了极大的损毁,面对残破的屋子,老奶奶走到陪伴自己多年的旧钢琴前,静静弹起那首《友谊地久天长》,用琴声为遇难者悼念的同时也奏出了“绝望之中的希望”。

  视频发出后,无数网友被老奶奶的举动所感动,有人评论说:“听得鼻子发酸,愿这座城市尽快好起来!”有网友表示“贝鲁特永远不会死去。”

  浩劫过后,生活仍须继续。逝者请安息,生者要坚强!哪怕山崩地裂,风雨如晦,仍要乐观向上,唯有爱与希望,地久天长!

[责任编辑:孔繁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