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履职|理论|人物|文化|健康|图片库
新闻频道 >> 要闻

督战未摘帽贫困县:土地整治,荒土变良田

2020-10-22 09:23:23 来源:人民日报 我有话说
0

  土地整治,荒土变良田(现场评论·督战未摘帽贫困县③)

  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耕地肥力得以充分涵养,现代农业具备了发展条件

  铺地膜、建水塘、修耕道……走进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处处可见土地整治、农耕繁忙的景象。根据土地整治扶贫方案,四川仅去年就投入10亿元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在凉山州7个贫困县建成高标准农田18.6万亩,新增耕地2.31万亩。曾经土地贫瘠的凉山,如今沃野千里,生机勃发。

  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也是发展脱贫产业的重要资源。凉山州属于高寒山区,田块破碎、耕作条件差。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凉山贫困发生率已降至去年底的4%。如今,通过实施土地平整、灌溉排水、田间道路等工程,一批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的现代化高标准农田得以建成;通过育龙头、建基地、创品牌,区域资源优势和农业要素优势正转变为产业优势。仅去年,凉山便建成现代农林产业园118个,通过流转土地收租金、园区务工挣薪金、入股园区分股金等形式,带动25919户贫困户脱贫。可以说,土地整治为凉山最终打赢脱贫攻坚战增添了底气。

  荒土变良田,脱贫添门路。在布拖县拖觉镇石咀村,耕地因为碎石多、严重缺水、贫瘠难耕,只能种洋芋、苦荞,每亩地收入不足千元。实施土地整治后,清理了碎石,新建了灌溉渠道和机耕道,并使用农科院校研制的有机肥增强了肥力,全村3600亩荒地成为良田,并集中流转建成蓝莓示范基地。“家里5亩土地到处是杂草碎石,以前只能种荞麦填饱肚子。整治后流转给蓝莓基地,每亩每年能收入租金600元,在基地务农每天还能挣100元。”透过村民吉火嫫成赞的账本,土地整治带动的脱贫效益一目了然。

  今年,四川出台新的方案,对土地整治转向区域内“山水林田湖草”全要素的综合整治,按照系统治理理念进行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采取综合性的整治手段,促进耕地保护和土地集约节约利用,解决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助推乡村振兴。

  实践探索表明,土地整治正助力凉山从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迈进。比如,越西县四甘普乡瓦支村过去因耕种难度大,处于半荒废状态土地有500亩,在整治后发展成苹果产业园,已有游客陆续前来观光体验苹果采摘,农旅结合正在悄然兴起,相关农户每户每年收益1万元以上。四川在省内开展“共享田园”建设,吸引城市居民以新村民或新农人的身份参与乡村振兴。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耕地肥力得以充分涵养,现代农业具备了发展条件,以此开发乡村旅游、推进城乡融合,让农地里结出“致富果”。

  乡村振兴,久久为功。确保农田“旱能浇、涝能排”,形成高产、稳产的农业格局,是促进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现代化生产的必由之路,也是稳固脱贫效果、夯实小康生活的重要方式。通过土地整治让更多农民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乡村振兴的大道必能越走越宽广。

  (作者为本报四川分社记者)

  张 文

[责任编辑:丛芳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