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履职|理论|人物|文化|健康|图片库
新闻频道 >> 要闻

文山会海减了没,容错机制容多少?暗访基层减负

2020-12-04 14:42:30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我有话说
0

  文山会海“减”了没,容错机制“容”多少

  听河南一线干部聊基层减负:初有成效与难点痛点并存

  近期,记者分两路跟随河南省委督查室暗访基层减负工作,一路上,听基层干部谈实情、吐真言,有肯定、有吐槽、有期盼,记者原汁原味节选代表性言论,聚焦获得感和痛点、难点、堵点,辅以对上级机关、督查干部等的采访,点面结合,上下印证,力争呈现当前基层减负工作真实面貌。

  开会少了,干工作时间多了;检查督导少了,并且不是光问责,也能帮基层解决一些问题了。这是基层干部谈得最多、感受较为明显的减负成效,听听他们怎么说?

  “我当科级干部七八年了,这两年感觉会议确实比以前减少了,原来一天上午下午都是在开会,不是区里,就是市里,从去年开始,明显会议大量减少。会议减少了,可以腾出时间到基层,我管着征地拆迁,去年建一个小学,搞征地拆迁,60个小厂房,挨家挨户走访,半个月时间就拆完了,现在学校已经建起来了。如果是以前,天天开会,哪有时间到现场做这个工作。”

  “过去,不管是干部也好,群众也好,存在误区,认为你不开个会,这事就不重视,可以先放一放。现在干部们都知道,包括村支书也知道,事的重要性不是以会议文件多少来定的。基层减负,不叫你开会,你还得把事干好、干成功,让老百姓满意,你要把心思放到干工作上,不是放在开会发文上。”

  “现在通知乡镇、街道领导开会,必须得区委书记、区长同意。假如说组织部长开会,说党建,想让乡镇、街道办书记参加,得给书记说,书记同意了,才能通知,叫镇长、街道办主任参加会,必须得区长同意才行。开常委会,让他们列席,也得先让书记看一下,需要换成副职的,就换成副职。”

  “以前组织会开完,开统战会,统战会开完,开宣传会,现在一个会就都解决了,组织、宣传、统战带党委办,都放到一个会上安排部署。”

  “上面的各种督导检查确实少了,定期和定向的检查还是有的,比如前段时间疫情防控检查,是必要的。检查当中,评比排名的活动少了,大部分检查能够替基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像以前,下来检查就是几个单位评比排名。”

  “过去组织部考核、纪委考核,经济指标也考核,确实让基层应接不暇。现在把十几个多头考核变成一个考核,半天时间,全部考核完。过去是口头反馈,现在是书面反馈,反馈完之后,有个回头看,半年时间,给基层整改时间,存在的问题,指出来一目了然。”

  “原来在办事处,市领导来督查拆迁。他问,市里定的5月30日,你为啥没拆出来?我说,区里给我定的是6月30号,那你说我听区政府的,还是市政府的?他说你不用给我解释,按你区里说的6月30号拆完,拆不完我追你责!我说,我给你解释解释,为啥没拆完。人家不听解释,录着像,直接就走了。咦!气得我没法了!现在转变过来了,会问你到底啥原因,是工作不主动不作为,还是有其他特殊因素?是你自己的原因,还是部门联动配合上的原因?他给你找原因,帮你解决问题。”

  “督查也是个协调机构,好多东西,坐到一块摊开,大家按照各自分工干去就行,不扯皮。过去见面,都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你也不开腔,我也不开腔,这事就拖在那。现在督查局一喊,心平气和说事,哪是堵点?哪是痛点?这件事咋办?责任一分工明确,干活就行了。”

  “过去乡镇局委不愿意和督查部门打交道,觉得本来没啥事,跟督查部门一打交道,这事就成了事了。现在他有啥问题,主动找督查部门去,一汇报协调沟通,这事就不成事了。”

  从只挑毛病、发号施令向既发现问题又帮助解决问题转变

  督查干部说:

  在数量上做减法,确实立竿见影。2019年,河南省级发文、开会数量和督查检查考核事项分别比2018年减少32.4%、35.6%、84.4%,省辖市发文、开会数量和督查检查考核事项分别比2018年减少42.9%、40.1%和85.6%,实现了文件、会议压减30%,督查检查考核事项压减50%以上的预定目标。今年前三季度,省级发文、开会、督查考核事项分别控制在年度计划的65.5%、57.6%和50%,可以实现比2019年只减不增的目标。

  但一方面,治标还要治本。河南省委立足解决思想根源问题,大力倡导“五比五不比”工作导向,比谁对中央精神和上级部署吃得更透、把得更准,不比谁会开得最快、材料报得最早;比谁的实际增长点多,不比谁的表面“亮点”多;比谁的工作载体实、方法新,不比谁的口号响、调门高;比领导班子的整体合力,不只比领导干部的个人能力;比攻坚克难的战斗力、解决矛盾的执行力,不比轰轰烈烈的大场面,引导各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干实事的正确政绩观,以领导方式、思维方式、工作方式的转变推动中央精神的落实。

  另一方面,既重减数量又重提质量。一些地方文件、会议和督查检查考核的数量减少了,基层干部的获得感却还不够强,就是因为文件、会议、督查考核质量不高,接下来,还需要进一步明确精文减会的标准和尺度,严防文山会海“回潮”,改进督查检查考核方式方法,着力从重过程向重结果转变,从以明查为主向明查暗访相结合转变,从只挑毛病、发号施令向既发现问题又帮助解决问题转变。

  属地管理责大权小,问责追责不问原因,年轻人才引进难、留下难,过度留痕、多头要材料尚未杜绝,一些地方虽然基层一把手参会有所减少,但其他工作人员被动陪会现象依然存在等,是基层干部反映较多的减负难点、痛点,听听他们怎么说?

  “上级职能部门责任下放多,权力卡得死,涉及自身利益的事不愿放权。比如办事处的行政执法队现在就是空壳部队,在市场监管、环境保护等领域不具有执法权限,现在队里只有3个人,市里也没有下派专业人员。没有具体人员,经费也不到位,责任放下来我们接不住。”

  “如果没有诫勉约谈,就不叫乡镇。此前环境污染整治标准突然提高,但是没有给乡镇适应的时间,过去乡镇积累的问题很多,必然导致一部分乡镇干部被问责。乡镇干部不担当,还能让谁担当?责任到我们这就没法往下推了。”

  “我们镇上有县里的产业集聚区,原本产业集聚区是一个内循环,各项事务不归乡镇管理。现在机构改革后,把最棘手的信访和安全生产责任划到了乡镇。之前我们和产业集聚区从没有接触过,导致现在连一些企业的大门都进不去。基层干部权力无限小,责任无限大,现在县里很多职能部门权力还没下放。”

  “现在任何事情都要求属地管理,对基层压力太大。基层没有执法权,更多是服务职能,但是现在出问题首先追究乡镇。不能只强调属地管理,忽略了分级负责。乡镇的综合执法中队现在刚成立两个月,和乡镇各方面的工作还在磨合。综合执法队工作归乡镇管理,人员归城管局管理,执法中队只是下沉到了乡镇,我们发现问题还是报告给执法中队,放权赋能不彻底。但目前发现问题的响应机制比原来快很多,原来一天才能到场的事现在半小时队员就能到位。”

  “创建文明城市,整治三无小区,有项目需要投入30万,但必须3天时间干完,哪有时间去招标,时间紧,手续不完善,也不可能完善。过了两年,巡察组来了,啪!交给纪委了,说为啥你没有招标?实际上都是为了干工作,但是免责机制,哪里用过呢?当然,现在往好的方向发展,鼓励基层敢担当敢作为,上级也要敢担当敢作为。”

  “乡镇还面临一个问题,年轻人才的流失。这几年,在公务员招录中,上级部门倾斜乡镇,目的很明确,让刚刚加入队伍的年轻人在乡镇历练,但有的到乡镇后,不适应基层工作,吃不了苦,待遇与期望差距大,直接辞职不干了;有的服务期满就参加各种选调、遴选走人了。平心而论,他们一旦被上级机关遴选、选调,作为乡长我们只能放人,不能耽误年轻人的前途;还有服务期内被上级部门长期借调的。”

  “最缺年轻高素质人才的还是乡镇。我们这里35岁以下的不到三分之一,30岁以下的更少,大部分都在40岁以上。就这我们还算是好的,其他乡镇,基本都是45岁以上的。”

  “从乡镇人员结构看,事业编制人数占比70%以上,但是事业编待遇较低。由于受各地经济条件限制,乡镇事业编补贴没有统一标准。”

  “基层干部待遇还是有点低,现在我一周四天下乡巡山巡河,一个月4900多元的工资中油费至少支出1000元,车补650元还不够,而且现在乡镇没有周六周日,加班也没有加班费。”

  “现在工作中还存在过度留痕,原因在于没有留痕考核就没有依据。比如脱贫攻坚需要入户宣讲帮扶,不留痕就证明不了你去了贫困户家里,留痕有些人就会指责我们是作秀,说我们来就是为了拍照片的。”

  “县乡层面材料不共享,导致基层需要耗费大量精力上报材料。比如说脱贫攻坚领域,我们已经给扶贫办报过了一个汇总的材料,各部门还要再找我们分头要。”

  “一些县市陪会现象依然存在,会议精细化程度不够。比如秸秆焚烧问题,领导为了提高大家认识,还要求一些辖区内没有庄稼地的街道办事处人员也参加,非得把没问题的也拨拉拨拉。”

  督查干部说:

  我们调研发现,当前基层权责不清、责重权小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这是基层减负增能的深层次问题,也是导致年轻人不愿意去基层,基层留不住年轻人的关键原因之一。对此,河南省制定赋权清单,将160项省辖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首批下放到9个示范县(市)进行复制推广。各县(市、区)向乡镇(街道)下沉编制3万余名,探索推进向条件成熟的乡镇街道下放更多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建立乡镇政府权责清单,持续完善政府工作部门权责清单,建立职责准入制度,防止违反程序、超越权限行使权力或层层转嫁责任;继续整合基层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推进执法服务职能和力量下沉。

  我们暗访督查也发现,一些地方的探索已经小有成效。例如,平顶山新华区焦店镇2019年7月机构改革后,将原有28个站所整合为10个部门,执法、食药监、司法、国土、工商等部门在该镇站所的力量逐步壮大,这些站所的人员管理实行双重领导,焦店镇对站所的人事、任用、评比拥有了话语权,这就从以前的部门考核乡镇变成了乡镇考核部门,形成了镇街道与职能单位捆绑在一起干活的良好氛围。

  要避免基层干部做事越多,问责越多,要在容错激励机制上进一步改革

  盼文件会议继续精简,盼放权赋能大力推进,盼容错机制落实到位,盼带薪休假领导带头……听听基层干部都有哪些期盼?

  “基层虽然一直在减负,但是会议可以进一步精简,现在检查还是看会议记录,好像没开会就是没干活一样。”

  “放权赋能要落实到位。现在强调属地责任管理,但乡镇街道没有执法权,诸如河道治理、拆除违建等事项没办法名正言顺去处理。乡镇街道现在还是‘小马拉大车’,权责不相对称。”

  “基层干部在处理基层问题时主要靠感情,不能完全按照法律条条框框来,现在虽然督查检查不多了,但是巡察、审计压力很大。有些问题还是要区分开来,真正落实容错纠错机制。”

  “‘勤快媳妇摔碗多’,要避免基层干部做事越多,问责越多,要在容错激励机制上进一步改革,比如在考核排名中按某一项指标的上升或下降比例来排名,而不按绝对值来排名,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活力。”

  “年休假制度基层落实不到位,领导不休下面的人也不敢休假,希望在顶层设计上完善带薪休假制度。”

  “建议对某些容易造成硬性摊派的事项取消排名,否则容易导致一些基层干部因担心排名落后被问责而弄虚作假。比如ETC安装也排名,有些人不上高速也必须安装,甚至报废车辆都安装了ETC,本来这些事是给群众做好事,结果却变成了形式主义走了样。”

  “领导下基层调研要解决实际问题,不带人财物,就不要下基层。有时候调研一圈开了几个小时的会,落实的事情还是需要我们来。工作日失去的时间只能靠周末加班来弥补,无形中增加了我们的负担。”

  “重要会议以视频形式从上至下一开到底,一次性开完。增强开会的针对性、精准性,涉及谁谁去开会,杜绝陪会现象。”

  “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培训。基层干部受条件制约,想问题、看事情总是欠点火候,少点深度,缺点力度,处理新问题仍然沿用以前的老套路、老方法。期望多给基层干部提供学习锻炼的机会,给基层干部输血,输新知识、输新技能,提升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怕干多错多、动辄问责,希望能多为实干者撑腰、为担当者担当

  督查干部说:

  基层干部普遍反映,要求严一点、任务重一点都不怕,最怕干多错多、动辄问责,希望能多为实干者撑腰、为担当者担当。河南省出台了《关于为基层减负增能的九条措施》,着力打通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有关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研究制定进一步加强全省纪检监察机关监督工作的举措,精准审慎实施谈话函询和问责;研究制定受处分处理人员回访教育工作具体办法,及时纠正滥用问责、不当问责和以问责代替整改等问题,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积极稳妥使用影响期满、表现突出的干部。完善落实有为有位、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把愿作为、能作为、善作为的干部选拔出来。研究加强对基层一线和困难地区干部关心关爱的具体举措,确保带薪休假、津贴补贴、职务职级等待遇保障制度落到实处。

  基层减负是一项长期工作,很多问题具有长期性、顽固性、反复性,不是短期内就可以彻底解决的,河南正在探索实行一系列制度机制和工作规范,像抓八项规定一样,以钉钉子精神把为基层减负增能工作一抓到底。例如,实施终端监测机制,在全省县、乡、村和厂矿、企业、学校、医院、科研单位选取统计样本点和观测点;借助“互联网+”督查平台,创建微信小程序,开通“基层干部谈减负”通道,面向全省基层干部征集问题线索、经验做法和意见建议;完善批评约谈机制,对抓基层减负工作不力的,加大约谈、提醒、函询、通报、查处力度,把这项工作抓紧抓牢、抓出成效。(记者李亚楠、翟濯)

[责任编辑:丛芳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