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梁医生”高延征:能多救一个是一个
新华社郑州2月28日电题:“脊梁医生”高延征:能多救一个是一个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 王烁
脊柱畸形病人的“痛”,是一种常人难以想象的身心之痛,而脊柱畸形矫形术的难度,堪称脊柱手术的“珠穆朗玛峰”,稍有不慎,就会损伤脊髓,造成瘫痪。可有这么一名医生,他自谦“小医生”,却靠着执着和勤奋,向着医学的巅峰不断攀登,临床工作30多年,他接诊患者达30余万人,他以精湛的医术,治愈2万多名患者。他就是河南省人民医院脊柱脊髓外科主任高延征。
“医生迈出一小步,患者生命延续一大步”
按照约定的时间,记者走进高延征的办公室。这间不足10平方米的空间既是高延征的办公室,又是他的“接诊室”。骨科书籍、脊柱模型、各种奖牌证书塞满了书柜,正对着办公桌的是一个观片灯。
采访期间,不断有患者敲门找高延征看病,每次高延征都是耐心询问,仔细阅片,然后一边忙碌着一边跟记者说:“不好意思,患者远道而来,咱们一会儿再聊,我先给患者看病。”
在临床上,骨科医生被称为“人体工匠”,敲、凿、锯、拧螺钉、上钢板、接骨折、换关节,十八般武艺样样要精通,而这些精雕细琢的“绝活”,并非与生俱来。
出身农村的高延征从小见多了被病痛折磨的乡亲,很早就立下了治病救人的志向。当他如愿成为一名白衣天使后,便在骨科领域孜孜不倦地学习求索。
他常常通宵达旦地读书、做笔记,每读一遍,就用不同颜色的笔划重点、做记录,就这样他打下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闲暇时间,他又经常自费到国内许多大医院观摩学习,有时一整天都“窝”在手术室,虚心向医学“大咖”请教,记录下一个个关键技术要点……
“医生迈出一小步,患者生命延续一大步。”医学前辈的这句话,深深印在高延征的心里。
从医30多年,经他手治愈的患者达2万余人,通过门诊、病房、网络会诊、电话咨询等方式,他诊治过的患者达30余万人。他曾获得19项国家专利,填补了国内外多项技术空白。他曾获评第四届“白求恩式好医生”、第十二届“中国医师奖”……而在众多头衔和成绩面前,他仍自谦为“小医生”。
“能多救一个是一个”
“脊柱强直后,他连头都抬不起来,走路只能看到脚。”20年前,高延征为这位患者做了髋关节置换,尽管一度改善了生活质量,但药物和手术却无法阻挡强直性脊柱炎的进展。20年间,高延征目睹了这位患者结婚、生子,却又在疾病折磨中妻离子散。谈到患者的情况,高延征无奈地摇摇头,嘴里重复着一句话:“我真的不想错过一个患者,能多救一个是一个。”
脊柱侧弯和强直性脊柱炎是严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两大脊柱疾病,早期干预、早期治疗非常关键。这些患者不仅丧失劳动力,承受着巨大的身心痛苦和社会压力,而且其中一些人因为无钱医治导致病情持续发展,形成恶性循环。
于是,为了让家庭贫困的患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高延征开始四处奔波募集善款,多次走进贫困地区义诊筛查,还走进70多所乡村学校开展脊柱健康科普知识讲座。
对第一次见到宰全胜时的场景,高延征记忆犹新。“当时,他看到我们,佝偻着身体当即就跪下了,含泪呼唤‘好心人救救我吧!我想站起来,谁能帮帮我!’你可能无法想象这个患者多么渴望我们能为他做手术。一些患者通过手术矫正能恢复正常的生活,多数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摆脱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窘境。但是没有做手术治疗的案例也有很多,有些事我们也很无奈,做手术必须家属签字,家人或患者的心理压力经常是我们救助和治疗的主要障碍。”
“今后,单纯手术救助不再是我唯一的目标,让全社会了解脊柱畸形并积极预防、治疗,才是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工作。”2019年1月,高延征发起“脊梁工程千人救助计划”,募集慈善基金近2000万元,计划用2到3年的时间为1000个脊柱畸形患者施行手术矫正并捐助手术费用。目前,该项目已经救助700多名脊柱畸形患者,并成功完成手术。
手术打开的是患者折叠的身躯,开启的是他们崭新的人生。在高延征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患者挺起脊梁,重返社会,拥抱人生更多的可能。
患者利益高于一切
“静脉曲张和肾结石是我的职业病。”由于长时间站立做手术和缺乏运动,高延征经常一天顾不上喝一口水,虽然在医院工作,但他却很少有时间关心自己的身体。他总是说,患者利益高于一切。
2017年7月7日上午9时许,在手术室的医生值班室,高延征给自己打了止痛药和解痉药。随着止痛药进入血液,肾结石绞痛逐渐缓解,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的高延征定了定神,又像往常一样走上了手术台,他要为一位因外伤导致偏瘫的老人完成高难度手术。“脊髓受压,已近完全瘫痪,病人不能等。”因为患者为高龄老人,脊髓损伤和其他风险非常高,为了手术安全,高延征毫不犹豫地站上了手术台。
高延征坚持成功完成手术,在走下手术台4个小时后,又再次回到手术台。这次高延征的身份是病人,在领导和同事的再三催促下,他被推进了另一间手术室,接受了肾结石手术。
术后的恢复期正值暑期,很多家长趁暑假来给孩子做脊柱矫形手术。为了不让孩子耽误学习,手术3天后,高延征就带着输尿管支架,回到了手术台上。
“无影灯下、手术台上,任何事物都无法衡量生命的宝贵。每治愈一个患者就能改变他们的一生,这是很有成就感的事情。”在高延征的人生天平上,患者的生命健康比一切都重要。
下午5点36分,结束了将近两个小时的采访后,高延征穿上白大褂,又走上了去往手术室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