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照”灭活 辐照技术有望“杀”新冠病毒
一“照”灭活 辐照技术有望“杀”新冠病毒
◎本报记者 陈 瑜
近日,中核集团旗下中国同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同辐)与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确定并开始执行实验方案:利用小型辐照装置开展新冠病毒灭活,中国同辐负责设计和提供专用辐照设备,中科院微生物所负责病毒辐照前后的检测评价。
“这将是继2020年开展医用防护服辐照灭菌之后,核技术再次为新冠病毒防控提供有力保障。”中核集团中国同辐辐照事业部副总经理王宏伟3月15日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研究成果将对进口冷链食品新冠病毒的消杀处理及重要国际赛事的新冠病毒防疫具有重要意义。
利用两种模拟新冠病毒验证辐照灭活剂量
王宏伟告诉记者,团队正在推进的研究项目是在国家原子能机构的大力支持下进行的,目标之一是验证新冠病毒辐照灭活的实际剂量。
病毒辐照灭活主要是将钴-60和电子加速器等作为辐照源,利用γ射线、电子束及X射线产生的电离作用,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病毒,使病毒的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发生断裂或变性等,从而失去感染性。
此前在进口冷链食品的外包装及冷冻食品表面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
王宏伟说,目前用于新冠病毒防控消毒的技术主要有化学消毒和紫外消毒等,化学消毒可能造成食品中化学试剂残留,紫外消毒仅仅局限于食品包装的平整表面,辐照技术所使用的射线或电子束的穿透能力比较强,可以一次性杀灭冷链食品包装箱外、包装袋内以及冷冻食品一定深度的病毒,而且加工过程在常温下进行,易于实现自动化生产。
2020年8月—11月,中国同辐研究团队利用两种模拟新冠病毒,开展了系列辐照灭活工艺实验。
在近3个月内,技术攻关项目团队取得了大量的实验数据。
结果表明,模拟新冠病毒对辐照敏感,不到10kGy的辐照剂量即可让模拟新冠病毒失去感染活性。
近期将取得新冠病毒辐照灭活实验研究数据
对辐照行业来说,10kGy的指标意义重大。1980年,世界三大组织FAO/WHO/IAEA发布联合公告,10kGy以下辐照剂量对处理的食品是安全无害的,低于10kGy的辐照剂量不需要进行食品毒理学实验来验证其安全性,高于10kGy则需要进行安全性验证。
虽然初步确定了新冠病毒辐照灭活剂量范围,但利用新冠病毒完成实验灭活剂量验证工作仍面临巨大挑战。
“这部分工作是在实验室完成的,难度很大,实验既要满足实验室生物安全性问题,还要设计辐照装置及考虑辐射安全问题。”王宏伟告诉记者,实验方案进行了多次优化,最终通过了评审。“目前实验正在进行中,近期将取得研究数据。”
如果灭活剂量与预期一致,即辐照灭活剂量小于10kGy,意味着辐照技术不需要进行安全评价就可以被直接应用。
全世界已有42个国家批准辐照食品200多种
自上世纪以来,国际社会就广泛利用辐照技术对食品进行消毒灭菌。
据FAO/WHO/IAEA公布的统计报告,全世界已有42个国家批准辐照食品200多种,我国颁布了《辐照食品管理办法》,批准了18种辐照食品的卫生标准,制定了17种产品的辐照加工工艺标准。现在国内有100多座辐照装置从事食品辐照加工业务,市场上很多食品,如泡椒凤爪、方便面调味包、调味品等都经过了辐照处理,在延长食品保质期的同时保持口感。
医疗卫生健康领域是辐照技术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尤其是医疗用品的消毒灭菌。目前欧美国家超过40%的医疗用品采用辐照技术消毒灭菌。
中国同辐有关负责人认为,随着产业升级,辐照技术将在食品辐照和医疗卫生健康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