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至上 同舟共济——武汉“解封”一年来的启示
光明日报记者 金振娅 徐 畅
2021的春天,中华大地格外美丽。2020年的4月8日,也正是春光明媚之时,因新冠肺炎疫情“封城”76天的武汉,准时开启离汉离鄂通道。
面对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华民族以坚韧不拔的决心,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取得了新冠肺炎疫情的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抗疫斗争中,中华民族众志成城、敢于斗争,夺取了全国抗疫斗争的重大战略成果,展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
生命至上的大爱奉献
“仁,人心也;义,人路也。”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把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第一时间实施集中统一领导,明确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总目标。
2020年的大年三十,本是阖家团圆之时,新冠肺炎患者数量激增,战疫到了关键时刻。
白衣为甲,逆行出征。全国数百万名医务人员舍生忘死,奋战在抗疫一线,给病毒肆虐的漫漫黑夜带来了光明。
武汉“封城”的紧要关头,北京协和医院党委发出致全体党员的公开信,18个小时内3306名医务人员志愿报名参加抗疫。与此同时,中日友好医院、北大人民医院等多家医院向医务人员发出奔赴武汉的号令。
从万家团圆的除夕之夜开始,346支国家医疗队、4万多名医务人员先后赶赴前线。
他们中,既有钟南山、李兰娟、张伯礼、王辰、陈薇等领衔的多支院士团队,又有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倾力派出的“四大天团”,还有占全国总数十分之一的重症专业医护人员,以及装备精良的22支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北京宣武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姜利大年初一赶到武汉。疫情最危险的时候,总能看到她进出重症病房,执行高危操作的匆匆背景。
“只有走到患者的床前,才能得到最好的判断,给出适合的治疗。”
——这不仅是姜利的坚守,更是广大医务人员对生命的敬畏,争分夺秒,承受着身体和心理的极限压力,用血肉之躯筑起阻击病毒的钢铁长城,挽救了一个又一个垂危生命,诠释着医者仁心。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从出生仅30多个小时的婴儿到100多岁的老人,再到来华外国人员,每一个生命都得到全力护佑。
用最快的时间,我国成立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派出中央指导组,建立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成为当时的重中之重。
全力以赴救治患者,不遗漏一个感染者,不放弃每一位病患者,坚持中西医结合,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
武汉和湖北是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主战场,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
举全国之力,我国实施了规模空前的生命大救援,用10多天时间先后建成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大规模改建16座方舱医院、迅速开辟600多个集中隔离点,19个省区市对口帮扶除武汉以外的16个市、州。
不仅是医疗行业,面对肆虐的病毒,各行各业都勇挑重担: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冲锋陷阵,400多万名社区工作者在全国65万个城乡社区日夜值守,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公安民警英勇当先,广大科研人员奋力攻关……
秉持科学精神为抗疫提供科技支撑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在这场艰苦的战疫中,我国秉持科学精神,把遵循科学规律贯穿到决策指挥、病患治疗、技术攻关、社会治理各方面全过程。
回顾一年多的战疫,全国共有4300多位科研人员、386个科研团队参加科研攻关。
“现在是打仗!我们研究传染病的科学家,怎么能不挺身而出?”坚定的信念,映照出一位率真学者的风骨。
时任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技术支持小组组长的赵振东,因持续工作、过度劳累突发心脏疾病,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020年9月17日。
正是由于中国科学家的不懈努力和前赴后继,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
在病原学和流行病学方面,第一时间分离鉴定出新冠病毒毒株并向世界卫生组织共享了病毒全基因组序列,为诊断技术的快速推进和药物疫苗开发奠定基础;阐明了新冠病毒入侵细胞的关键机制;持续深化病毒传播途径研究,为防控策略的优化提供科技支撑;定量评估了我国防控措施的效果。
这些科研成果为药物筛选、疫苗研发以及病毒传播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支撑。值得一提的是,我国还在疫情之初迅速研发了新冠核酸诊断试剂和免疫检测试剂,为病原检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中国科研人员揭示了患者临床特征,在药物和临床救治方面,实行中西医结合,先后推出八版全国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筛选出“三药三方”等临床有效的中药西药和治疗办法,被多个国家借鉴和使用;解析了新冠病毒及关键蛋白质的结构,揭示了一批中西药的作用机制。
为进一步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我国先后启动建立方舱医院、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大数据追踪溯源等防控方案。
阻断新冠病毒的传播,疫苗研发至关重要。我国科研人员同时开展了灭活疫苗、病毒载体疫苗、蛋白亚单位疫苗、核酸疫苗等的研发,腺病毒载体疫苗在全球率先开展1期临床试验,灭活疫苗在全球率先开展3期临床试验,并获批附条件上市。
这是一次从基础研究到应用基础研究,再到产业应用,从研发单位到生产企业,再到应用的大协作。
截至2021年4月7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14907.1万剂次。
为全球抗疫贡献智慧和力量
大道不孤,遂“命运与共”。
面对肆虐的疫情,中国政府不仅对中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心系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同世界各国携手合作、共克时艰,为全球抗疫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中国第一时间向世界卫生组织、有关国家和地区组织主动通报疫情信息,第一时间发布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等信息,第一时间公布诊疗方案和防控方案,开设疫情防控网上知识中心并向所有国家开放。
中国在自身疫情防控面临巨大压力的情况下,尽己所能为国际社会提供援助。
截至2020年9月8日,中国先后向32个国家派出34支医疗专家组,向150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283批抗疫援助,向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和出口防疫物资,有力地支持了全球疫情防控。
截至2021年3月8日,我国与30多个国家就科技抗疫进行交流,与多个国家开展联合科研攻关,参加了世界卫生组织10个工作组,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肯定。
“如你们所知,在中国分享病毒基因序列60天后,第一次疫苗试验已经开始。这是一项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就。”2020年3月13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世卫组织有关新冠肺炎的例行记者会上如是评价。
截至2021年3月28日,仅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新冠灭活疫苗,就已经在全球50个国家和地区使用。
为了尽快找到新冠病毒传染的源头,有力阻断病毒的传播,中国一直在积极配合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工作。
2021年3月31日,在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冠病毒溯源联合研究中方专家组就联合研究报告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上,清华大学教授、联合专家组中方组长梁万年表示,中方专家和外方专家都秉承着实事求是、公开透明的合作态度,中国是首个和世卫组织联合开展新冠病毒溯源研究的国家。
“作为中方科学家,也是这次联合专家组的成员,能够参与这件工作,既是我们的责任,也非常有使命感。”梁万年表示。
面对这场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我国秉承“天下一家”的理念,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生动诠释了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都不放弃、不退缩、不止步,这就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
长城内外、大江南北,14亿中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肩并肩、心连心,铸成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绘就了团结就是力量的时代画卷!
《光明日报》( 2021年04月09日 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