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林:俄中世代友好如武汉长江大桥一样坚实
(外国友人与中共)西林:俄中世代友好如武汉长江大桥一样坚实
中新社莫斯科5月25日电 题:西林:俄中世代友好如武汉长江大桥一样坚实
中新社记者 王修君
“敬爱的苏联最优秀的桥梁工程师康斯坦丁·谢尔盖耶维奇·西林叔叔!”“今天是伟大的十月革命四十周年纪念日,我们心里在沸腾!我们举起了右手——向您致崇高的敬礼……我们诚恳的(地)感谢您以最高智慧和科学技术帮助我国建成了具有伟大世界意义的武汉长江大桥!”
这是1957年11月7日中国四川富顺县第四初级中学1959级四班全体同学写给苏联派出帮助中国建设武汉长江大桥专家组组长西林的信的一部分。
早在那年10月,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奋战和科技攻关,有着“万里长江第一桥”之称的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大桥在改变了武汉面貌的同时,也振奋了全体中国人的精神。而这一成就的取得,则包含着信中所提西林的功劳。1938年毕业于莫斯科铁路运输工程师学院的西林在上世纪50年代已是苏联著名的桥梁专家。在修建武汉长江大桥时,西林更是利用其首创的“大型管柱钻孔法”,将桥梁的水下施工改为水上施工,大大加快了桥梁施工速度并节省了资金。
为了表彰西林的贡献,中国国务院当年特向西林授予了感谢状,而中国各地各单位自发写的感谢信也如雪片一般被寄到了西林和苏联专家组处。
近日中新社记者在西林的女儿西林娜·叶莲娜·康斯坦丁耶夫娜家中,看到了保存至今的十几封感谢信。这些来自广东、江西、四川、甘肃、辽宁等地的信件虽然历经60多年沉淀,但包含的感情依旧淳朴火热,细读下来让人动容。
这些信都被西林家人扫描了下来,以便长久保存。西林娜说,这些是父亲的骄傲,也是历史的见证。她回忆说,西林与中国的缘分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就开始了,“他对中国特殊的感情延续了一生”。
早在1948年,西林就与其他苏联专家一起,前往中国东北帮助抢修被战争破坏的桥梁和路基。而在1949年至1952年,西林再次来到中国,参加了中国西北地区多座桥梁的建设。后来,西林于1983年作为苏中友好协会成员再次到访中国。西林娜强调说,从那一年开始,西林每年都要到中国交流访问,有时候甚至一年去两次。
西林娜给记者展示了西林在中国拍的照片,其中不少是西林和中国同事以及中国大桥的合影。在这些老照片里,西林身姿挺拔、意气风发,脸上总是挂着笑容。
西林对中国的感情也影响了一家人。西林娜跟随西林前往中国时,上的是北京的一所俄语学校,并没有学会中文。所以西林多次提出要求,希望家里有一个孩子可以学中文。最终西林娜的女儿——叶卡捷琳娜·安德烈耶夫娜·福尔提金娜就在进入莫斯科大学地理系后,选修中文作为第二外语,完成了外公的心愿。
叶卡捷琳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1996年,自己首次去华中师范大学学习。“原计划是跟着外公(西林)的代表团一起出发的,但也就是在那一次出发之前,外公却因突发心肌梗塞而与世长辞”。“一直到逝世前,外公还有去中国的安排,可是却再无法完成了”。也是在那一年,叶卡捷琳娜到中国后,代表西林接受了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颁发的“人民友好使者”证书,这是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向国际友人颁发的最高荣誉奖。
现在叶卡捷琳娜在莫斯科大学地理系担任副系主任,也是一名研究中国生态方面的专家。她不但鼓励俄罗斯学生去中国做研究,实地了解这个国家,同时也鼓励自己女儿去学习与中国有关的专业。值得一提的是,叶卡捷琳娜即将上大学的女儿菲尔波娃·安娜斯塔西亚已经能画一手不错的中国画了。
西林娜说,即使父亲去世多年,中国也没有忘记他。在武汉长江大桥通车50周年之际,西林娜和家人受邀前往武汉参观交流。2015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俄期间会见了俄罗斯援华专家和亲属代表,西林娜就是其中之一。而在西林诞辰100周年之际,时任中国驻俄大使李辉出席了相关纪念活动并将专门定制的礼物——一个画有西林肖像和武汉长江大桥的瓷盘送给西林的家人。
西林娜也强调,西林从来没有忘记中国。即使是在西林逝世后,西林的墓碑上依然雕刻着他一生的得意之作——武汉长江大桥。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周年。叶卡捷琳娜说,武汉长江大桥是外公的杰出作品。我们希望俄中世代友好能像这座桥一样坚实,这是我们家人共同的心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