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履职|理论|人物|文化|健康|图片库
新闻频道 >> 社会

报志愿优先选择城市还是选大学?专家给你支招

2021-06-22 10:04:31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0

  报志愿,选城市还是选大学

  【高考路上·专家说】

  很多考生和家长,都希望孩子去大城市发展,如果要去大城市发展,前提是要去大城市读书。因此填报志愿时,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要看心仪的大学在哪座城市。什么城市最受欢迎呢?一般有三个视角,即经济视角、文化视角和行政级别的视角。所谓经济视角,主要是看这座城市的经济发展是上行模式,还是下行模式。经济上走上行模式,意味着城市有活力,也意味着大学毕业前后的实习和就业机会更加丰富。相反,一些大学,地处经济落后地区,进了大学门,就知道未来不在当地就业。从文化视角看,要看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如何。当然,大学是不是有历史,名牌大学有多少,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比如北京、上海、南京、武汉等城市,教育资源相对丰富,也是大多数考生心仪的城市。从城市的行政级别视角看,虽然不很准确,但容易判断。对一些家长来说,地级市的大学,不如省城的,而省城的不如北京或上海。这个观点显然是不全面的,不准确的。

  好的大学,可能在一个经济发达城市,文化资源丰富的城市,但也有很多特例。如果考生心仪的专业是“三海一核(海运、海防、海洋、核技术)”,你上不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也上不了西北工业大学,那么哈尔滨工程大学,就是一个“性价比”很高的选择。同样,虽然不在北京和上海,但学习经济学,可以选择厦门大学和四川大学,虽然这两所大学都不在超一流城市内。同理,如果成绩中上,却不拔尖,那么也可以选择湘潭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虽然学校不在省城,但实力不俗,特别是其核心学科非常了得。城市与大学不相匹配的现象,不仅我国有,外国也有很多。如牛津剑桥不在超一流城市,耶鲁、普林斯顿也都在小城镇。因此,那种以地理位置来判断大学的资源优势,也是有失偏颇的。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曾经告诉我:“虽然我们的管理学院建校不久,也在小城市(纽黑文市),但我们的学生照样可以到华尔街实习,因为我们有很多朋友。”这就是事在人为。因此,大学与城市,有匹配处,也有不匹配处,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不能人为地加以对立。

  一般而言,考生和家长在做城市与大学的选择时,需根据高考分数做决定。成绩好的与成绩一般的,也要区别对待。

  对于成绩很好的考生,要优先选择大学。毕竟,学校的层次越高,拥有的学习、就业和发展资源就越丰厚。一流大学,老师多、水平高,教育的福泽,自然就多。成绩很好的考生,要看三个要素:第一是要看大学有没有金字招牌,比如双一流建设的大学或学科;第二,在学科评估中,心仪的专业是否是A类学科,或B+以上。第三,这类学校和专业组,与东部大学的专业组的分差是否明显。千万不要有西部恐惧症,一听说大学在西部,立马望风而逃。随着国家对西部高校的政策倾斜,越来越多的西部大学,开始提速发展,将眼光放到西部或西部大学,有可能挖到真正的富矿。

  对于高考成绩一般的考生,只能考取普通大学,则应优选城市。实话实说,除了“双一流”建设大学以外,其他高校的实力和条件,本质差别不是很大,如果说有差别,多体现在就业的机会方面。相对来说,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或成都、杭州、武汉、西安等“新一线城市”以及区域中心城市等就读的大学生,将享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在那里耳濡目染了四年,其眼界和认知都会与所在城市同步,自然留在本城发展的机会也会更大,也更容易融入其中。反之,如果在三线、四线城市读书,毕业后再到一线城市工作和生活,遇到的困难就会多一些。

  对于成绩不太理想的考生,也要优选好城市。当考生成绩不很理想,但还想在未来冲一冲、搏一搏,只要保留着足够劲头,四年时间,重振精神,足够重启人生,找回自信。对于这些同学,选择城市要重点考虑两点:第一是找自己的特长,很多同学在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方面都很强。如果在大城市就读,读书期间,主动接触社会、努力创业,发挥自己的特长,毕业后,也有不错的发展。第二,要选择一些出国氛围比较浓厚的城市。考虑到考生选择的本科院校声誉不是很强,国内考研也不占优势,但可以努力学习,争取到国外读研。一旦国外留学成功,回国以后,也可以大有作为。

  当然,我们也要哲学地看待大学发展,大学发展与高考成绩既有关系,也没有关系,主要看我们如何规划四年大学时间。选择志愿,也要学会另辟蹊径,走不同的道路,可能有柳暗花明。

  第一,要学会将自己置身并不熟悉的文化中,锤炼能力,让自己成熟的更快更早。每一个同学都是在自己熟悉的文化中生活和学习,所谓熟悉,多数指的是自己的家乡文化,但也有一些同学随着父母迁移到新城市,或者因国家政策而到了新城市学习。前者基本是家乡文化背景下长大的,而后者虽经历了两种文化,但他们对家乡文化的印象也模糊了。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读大学,就是去经历新的文化,新的文化熏陶中,有学习、有交融,也有碰撞。一个建议是:寻找特色更强或者迥异的文化中锤炼自己。比如性格相对细腻的同学可以去比较粗犷的地区学习,而文化相对粗犷的考生,可选择去比较文化细腻的地区去学习。按照霍夫斯泰德的文化比较学,权力距离文化指数较高的地区,可以去权力距离指数较低的地区,不确定性文化指数较高的地区,可以去不确定性指数较低的地区。当然,我们必须承认,全国性招生的大学,相比只招收本地生源的大学,拥有更丰富的文化多元性,也可以弥补这个短板。

  第二,到艰苦的地方去,为励志而选择。所谓励志,就是本次高考并没有发挥很好,自己对自己的成绩不是很理想,把未来的四年当作四个“高三”,从不服输,到反败为胜。如何选择呢?依循大家一贯的思维,就是去大城市,去经济发达的城市,去离家比较近的城市,但需要更高的分数。所以,为了上一个有实力的大学,就不得不另辟蹊径了。比如去西部的双一流大学,可以变得容易些。去西部的双一流学科的大学,就更有把握了。一旦去了西部,可以对西部的了解更深切,一个对西部了解更深切的人,将来更有担当,意志可能更为坚强。如果两位考生智力基础差不多,一位在西部,一位在东部,未来谁的发展空间更大,现在判断还为时过早。事实上,很多成功人士都有西部大学就读经验。到艰苦的地方读书,磨炼自己,虽不失为一条励志的道路,但家长们未必认可。

  第三,志愿选择,要考虑校友及其影响力这一重要因素。校友多且影响力大,有助于考生未来的发展。因为做大事业者,就需要有朋友、合作者,大学校友和同学,就是天然的合作资源。举两个例子,如果您心仪的是汽车制造相关专业,那么你可以考虑吉林大学的汽车工程学院。这里是汽车制造人才培养的航空母舰,符合人才多且校友影响力大的道理。如果你选择的是建筑学,那么只要你是同济、天大和东南的,你走到哪里,都会遇到自己的校友,影响力相对更大。选择校友厉害的大学,一是考虑专业水平,二是看发展历史,三是看专业水平的变化。发展势头很猛的学校要多关注。所以,即便不是很好的城市,如果大学校友很厉害,也是可以考虑的。

  (作者:洪成文,系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

[责任编辑:丛芳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