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用中国式办法解决世界性难题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改革是推进医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关系人民健康福祉,关系民族未来。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用中国式办法解决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这个世界性难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迎来建党100周年之际,回顾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历程,有助于我们把握历史逻辑,增强改革信心,增添改革动力。
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战略转变
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卫生健康工作。新中国成立伊始,百废待兴,卫生健康工作面临着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流行,医疗卫生资源短缺、水平低下的严峻形势。按照“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卫生工作方针,经过不懈努力,到改革开放前,我国在城市建立了省、市、县三级公立医院网络,在农村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初步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了适合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水平的医疗卫生制度,国民健康水平迅速提升。
改革开放后,在党和国家大力推进经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针对医药卫生资源短缺、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我国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面持续探索,扩大医疗机构自主权,放开搞活,完善医疗机构经营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增加医疗卫生资源的供给。经过改革,医疗卫生机构的活力明显增强。2003年非典疫情暴发,暴露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协调,卫生事业发展滞后于经济和其他社会事业,公共卫生体系薄弱等问题,促使社会各方高度重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2009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轮深化医改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基本理念,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坚持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的基本路径,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推动形成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战略转变,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2016年8月,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作为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的重要内容。围绕深化医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议医改重大政策文件,对重大改革事项进行决策部署,为深化医改工作提供了遵循。
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经过持续深化改革,覆盖城乡居民的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完成了立柱架梁任务,改革成果广泛惠及群众,并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考验,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人均期望寿命逐年提高,由2012年的74.4岁提高至2019年的77.3岁;孕产妇死亡率从2012年的24.5/10万降至2020年的16.9/10万,婴儿死亡率从2012年的10.3‰降至2020年的5.4‰,提前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我国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总体已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用较少的卫生投入取得了较高的健康绩效。
二是居民就医负担不断减轻。党的十八大以来,医院收入结构持续优化,医药费用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全国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增长率由2012年的23.3%降至2019年的13.6%。居民个人卫生支出所占比重持续下降,由2012年的34.34%下降到2019年的28.36%,为近20年来的最低水平。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的25个中选药品价格平均降幅52%,显著降低相关疾病治疗费用。
三是卫生公平性和可及性不断改善。基本实现村村有卫生室、乡乡有卫生院、县县有达标县医院,近95%的居民15分钟内能够到达最近的医疗点,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持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大对中西部地区转移支付力度,不断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与利用公平性,城乡居民健康状况差异进一步缩小。完成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任务,促进城乡居民享受公平保障待遇。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建立贫困人口医疗兜底保障机制,确保贫困人口病有所医。
四是居民服务满意度不断提高。实行一系列便民惠民措施,优化服务流程,改善就医体验,方便群众看病就医。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大幅改善,我国住院患者总死亡率逐步下降并稳定在较低水平,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不断提升。推进基本医保全国联网,实现跨省就医即时结报、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
五是卫生全球影响力不断增强。发挥卫生健康在服务外交大局中的独特作用,加强我国医药卫生政策经验和理念的国际交流,推广传统中医药文化,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维护国际卫生安全,在全球卫生发展中起到日益重要的作用。尤其在阻击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方面的努力和成效,充分彰显了我国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向世界展现了大国担当。
为全球卫生治理树立典范
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立足实际,借鉴国际经验,为健康中国建设、全面深化改革积累了丰富经验,为全球卫生治理树立了典范。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我们各项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始终把卫生健康工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大局,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统筹谋划、全面推进,落实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二是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毫不动摇地把公益性写在医疗卫生事业的旗帜上,聚焦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持续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发力,通过改革确保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三是坚持改革创新。深化医改工作艰巨复杂,必须解放思想、敢于担当,越是进入深水区,越是到了啃硬骨头的攻坚期,越需要增强改革本领,勇于破除思想藩篱和体制机制壁垒,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要不断深化对医改工作的认识,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全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
四是坚持联动改革。深化医改工作涉及复杂的社会主体和利益格局,始终坚持系统观念,改革、改善与发展并重,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划分阶段、循序渐进。正确处理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实现中央地方上下协同、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结合。将医疗、医保、医药联动作为关键举措,注重各项改革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强化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确保改革统筹推进、政策相互衔接、措施落地见效,形成共同推动深化医改工作的强大合力。
(作者:梁万年,系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常务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