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唱歌、开盲盒……高校录取通知书陆续发出
随着全国多地高考志愿填报陆续完成,高考招生录取工作也陆续展开,部分高校已经开始寄送录取通知书。多地教育部门明确,将严防冒名顶替上大学等行为,并提示考生和家长谨防受骗。
会唱歌、黑科技……哪家录取通知书最有创意?
当前,各高校的录取工作正在进行中,不过,一些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已经发出。
由于极富创意和设计感,还包含各种特殊寓意,各大高校的录取通知书近期频频抢占热搜,引起公众的关注。
例如,北京今年第一封普招录取通知书是从北京语言大学发出的。
录取通知书以中国传统剪纸艺术为灵感,将“中国风”与当下流行的“像素风”表现形式融合起来,向学生传达“传统与现代”、“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相互交织、融合与发展的理念。
青岛农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采用立体纸艺设计,含四层纵深场景结构,寓意大学生们将开启四年美好生活。通知书也可作为纪念相框,将自己的个性照片,放到特色地点打卡。
教育部发布高招预警:别被“内部指标”骗了
在高考招生录取环节,如何保障公正透明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其实,早在今年5月,教育部已经明确提出,要强化监督检查,加大违规查处力度,对考试招生违规违纪行为坚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零容忍,全力维护考试招生公平公正。
近日,教育部发布预警,再次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只有高考成绩达到报考高校录取分数要求的,才会被高校录取,切勿存侥幸心理、勿信不实传言,明辨诈骗伎俩,避免上当受骗。
教育部提醒,高考录取期间,一些不法分子往往利用家长盼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心态,通过伪造文件、私刻印章、设立报名处和咨询电话等方式,假冒高校招生人员、校领导亲戚等,谎称手中掌握高校“内部指标”“机动计划”“定向招生计划”“低分高录”“补录”等实施诈骗。
教育部称,高考录取过程中不存在所谓的“内部指标”,考生及家长要高度警惕此类“花钱能买大学名额”的诈骗信息。
此外,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或中介故意混淆学历与非学历教育之间的区别,以自考助学班、网络教育班、合作办学等入学通知书蒙骗考生及家长。部分办学机构打着学历教育的幌子,实际招收非学历教育学员。
教育部称,不同的招生类别,其入学条件并不一样。普通高等学历教育学生须通过高考招录。上述所谓的“录取通知书”不是国家承认学历的普通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入学”后也不能进行新生学籍电子注册,更拿不到普通高校的毕业证书。
“冒名顶替上大学”也得重点打击
除了提醒考生和家长防诈骗,多地教育部门还强调,将严防冒名顶替上大学等行为。
例如,7月6日,河北的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正式启动。当地明确,要严把学籍审核、身份核验、资格审核、新生入学复查等重要关口,严防冒名顶替上大学,维护高考招生公平公正。
值得一提的是,为保障高考录取通知书寄递服务,中国邮政集团7月2日召开了电视电话会议,要求主动跟踪每一封录取通知书,直至最后一件妥投,确保“零误投、零丢失”。
投递前必须先电话联系收件人本人,做好按址上门投递服务工作,并落实投递签收要求,收件人签收联按要求拍照上传,签收联带回归档。(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