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涣散村”到“同心村”,村里的年轻人回来了

2021-07-15 08:32:02  来源:新华网

0

7月14日,在广东省中山市南朗镇左步村,游客在咖啡馆外乘凉。新华社记者 耿馨宁 摄

    新华社广州7月14日电 题:从“涣散村”到“同心村”,村里的年轻人回来了

    新华社记者丁玫、毛一竹、温竞华

    七月盛夏,正是水稻种植季节。皮肤晒得黝黑的冯建伟开着一辆拖拉机在田间耕作,三五成群的白鹭翩翩飞过,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夏日农耕图。

    今年35岁的冯建伟大学毕业后辞去了白领工作,回到家乡广东省中山市南朗镇左步村,成为一名“新农人”,一干便是9年。起初,他和父亲耕种的农田只有几十亩,到现在已经发展到160多亩,亩产可达1000多斤。

    除了种田,冯建伟还在村里开发了钓鱼、钓虾、烧烤等农家乐项目,吸引了不少珠三角游客。

7月14日,在广东省中山市南朗镇左步村,游客在稻田里拍照。新华社记者 耿馨宁 摄

    “干农活让我觉得很充实。”冯建伟说,通过探索引进“稻虾共作”“鸭稻共养”等创新模式,他种植的无公害水稻,颇受市场欢迎。一年干下来,到手能有10多万元的收入,并不比以前做白领时赚得少。

    拥有悠久历史的左步村,是孙中山先生的祖居地。据左步村党支部书记林庆标介绍,左步村原有常住人口2000多人。改革开放初期,不少年轻人外出经商、打工,只剩下1000多人,一度成为“空心村”。

    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中山市南朗镇积极开展“归雁行动”,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归巢”,为家乡发展注入新活力。

    左步村乡间稻田旁,一幢玻璃书屋映着阳光格外醒目。这个乡下图书馆来自于“95后”海归青年徐家杰的创意。

    “我从小在村里长大,深感农村孩子读书不易,希望能为他们专门打造一个可以读书的公共空间。”徐家杰说。

7月14日,在广东省中山市南朗镇左步村,小朋友在玻璃书屋外玩耍。新华社记者 耿馨宁 摄

    2019年11月底,玻璃书屋刚一开张就爆满。除了村里的孩子,还有不少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接下来徐家杰又开设了新的阅览室和餐厅,还承接了镇政府的“430课堂”,由放假回村的大学生担任辅导老师,为下午4点半放学的孩子提供课后辅导。

    “对我来说,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还寄托了我们建设美丽乡村的心愿。”徐家杰说。

    在华南农业大学学习平面设计的“00后”青年罗嘉豪去年6月回到左步村,和同样学习设计的姐姐一起开办了“大树咖啡馆”。

7月14日,在广东省中山市南朗镇左步村,冯建伟驾驶拖拉机在稻田里劳作(手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毛一竹 摄

    罗嘉豪告诉记者,旅游旺季时,这家小小的咖啡馆一天能卖出两三百杯咖啡。从镇政府到村委会都给予创业青年很多支持,开店成本远远低于大城市。

    “很多创意是大家聊出来的。在村里一起创业的年轻人,形成了互相激励的团队氛围。”罗嘉豪说。

    作为回馈,经营店铺之余,姐弟俩也利用所长,为村里设计了宣传画册,提升家乡的知名度。

这是7月14日拍摄的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永宁社区一角(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殷家捷 摄

    过去,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党员老龄化的现象突出。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成为乡村治理的主力军。冯建伟去年入党,徐家杰今年也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走进中山市小榄镇永宁社区,只见街道宽阔干净、车水马龙,一幢幢小楼鳞次栉比。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永宁第一任党支部书记李汉章就带领全村发展集体经济,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20世纪80年代初村集体年收入已超千万元。今年,永宁社区迎来了历史上最年轻的党委班子,包括2名“80后”和2名“90后”,接力棒传到了年轻一辈的手上。

7月14日,在广东省中山市南朗镇左步村,两名游客在玻璃书屋外拍照。新华社记者 耿馨宁 摄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为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指引了方向。我们将用新的管理思维和理念,更好地适应新时代、面对新挑战,带领永宁继续走好共同富裕的道路。”38岁的永宁社区党支部副书记伍志昌说。

    2021年村级换届期间,一批有能力、有想法、想干事的本地30岁以下优秀青年被选入村(社区)“两委”干部队伍,为乡村振兴积蓄梯队力量。

    “年轻人是乡村振兴的希望。”南朗镇有关负责人说,年轻人回到家乡干事创业,让农村的经济业态更加丰富,让文明新风吹进了千家万户。

责任编辑:李伯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