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履职|理论|人物|文化|健康
新闻频道 >> 健康

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

2021-07-28 15:03:34 来源:人民政协网 我有话说
0

  饶克勤

  2021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全国政协医卫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讨论时指出,“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再次证明,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立足更精准更有效地防,推动预防关口前移。”

  “预防为主”:

  一以贯之的卫生工作方针

  “预防为主”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传承的理论精华,也是世界卫生发展的潮流。早在《黄帝内经》即有记载:“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

  “预防为主”是我国卫生健康工作一以贯之的方针。早在上世纪30年代初,红色根据地就把“预防第一”作为中央苏区卫生工作方针。毛泽东同志在《长冈乡调查》报告中指出:疾病是苏区一大仇敌,因为它减弱我们的革命力量。如长冈乡一样发动广大群众的卫生运动,减少疾病以至消灭疾病,是每个乡苏维埃的责任。新中国成立以来,卫生工作方针历经四次调整,但“预防为主”的理念始终贯彻其中。强调“预防为主”,将预防关口前移,避免小病酿成大疫,这是经过实践反复证明的治国安邦的宝贵经验,也是中国未来发展必须坚持的重要策略。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预防对保障人民健康的巨大作用。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指出“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2016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证明,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今年两会上,总书记再次强调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

  “预防为主”:

  对生命和健康至关重要

  预防能够有效降低疾病的经济负担。国际社会认为,影响健康的决定因素中,医疗服务占8%、生物学因素占15%、环境影响占17%,而通过预防干预可以改变的行为生活方式占比高达60%。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预防是最符合成本效益的干预措施,达到同样健康标准所需要的预防投入与治疗费、抢救费比例为1∶8.5∶100,即在预防上多投入1元,治疗费就可减支8.5元,并省下100元的抢救费。

  预防能够有效降低疾病的患病概率。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认真贯彻“预防为主”工作方针,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实行计划免疫制度,严防严控重大疾病,利用较少卫生投入,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目前,我国甲乙类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死亡率分别从7062/10万、20/10万下降至220/10万、1.8/10万。婴儿死亡率由200‰下降至5.6‰,孕产妇死亡率从1500/10万下降至18/10万,人均寿命从35岁增长至77.3岁。研究表明,1950年至2010年,以预防为主的公共卫生对我国寿命增长的贡献率达78%。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充分显现“预防为主”重要性——采取封城、隔离、限制交通人流,集中患者、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防控措施,有力地阻止疫情传播。我国正在经历经济社会转型,人口老龄化和疾病模式转型。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糖尿病、老慢支等慢性疾病已经成为我国主要的疾病负担,现有各类慢性病患者超过2.6亿,每年因慢性病死亡约712万人(占死亡总数85%左右)。吸烟、酗酒、不合理膳食、缺乏锻炼、环境污染、职业卫生等是我国慢性疾病重要的影响因素。这些危险因素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预防为主”:

  我国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依法防控。认真贯彻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健全传染病防治法及其配套法规、部门规章制度,对我国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各级政府和卫生部门贯彻实施传染病防治法,在健全体系、提升能力、完善机制、强化保障等方面,不断加大执法力度,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国家全面实施计划免疫,不断完善规则制度,扩大免疫规划内涵(通过接种14种疫苗预防15种疾病),实现预防、控制乃至消灭此类传染病。

  科技进步。现代医学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使预防医学发生根本性变革。尤其是基因工程、免疫学、检验学和预防手段的进步,为预防医学发展带来全新突破。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后,及时确定了病原体、研发出检验试剂、多种类型疫苗,以及医疗救治等关键技术,较短时间控制疫情流行,发挥了重大作用,充分反映了科技进步对疾病预防的贡献。

  群众运动。爱国卫生运动是我国公共卫生的伟大创举。要把“预防为主”与群众运动有机结合,把卫生运动与爱国意识有机结合,人人参与、人人有责,体现了依靠群众、服务人民宗旨。爱国卫生运动曾先后开展了“除四害”“两管五改”“五讲四美三热爱”、卫生城市创建、卫生城镇创建、健康城市建设、城乡环境卫生整洁、厕所革命等一系列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人民群众表现出高度的积极性、自觉性和自律性,守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打赢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

  制度保障。国家把疾病预防作为公共产品免费向全民提供。国家建立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项目,从2009 年开始实施,政府补助经费标准从人均15元稳步提高至74元,项目内容从9类扩展至14类。项目内容是根据当前城乡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以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为重点人群,面向全体居民免费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同时,国家举办各级公共卫生机构,从专业角度提供公共卫生服务,从制度上保障预防为主方针的落实。

  优先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确立了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制定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针对人民群众主要健康问题和影响因素,提出了15个专项行动计划,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同时,普及健康知识,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以“预防为主”的核心理念进一步提升,防与治相互协同,齐头并进。

  “预防为主”:

  强化预防工作的建议

  政府治理。强化各级政府的公共卫生管理职责,将“预防为主”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推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要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机制,实施公共卫生投入优先的策略;加强公共卫生重点领域法律法规建设,健全行业综合监管制度;要将公共卫生绩效纳入对地方政府的考核,形成长效机制;发挥政府引领作用,动员社会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形成全社会维护和促进健康的强大合力。

  专业治理。建立功能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构建多点触发、多渠道监测预警机制;完善健康监测、调查和评估制度;实现早发现、早预警、早诊断、早干预;开展前瞻性研究和应用研究,加强重大疾病所需疫苗、检验检测技术、健康干预技术、防治关键技术的研发,优化重大疾病防控策略措施;夯实以疾控机构为骨干,医疗机构为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的预防工作体系;创新医防协同机制,促进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深度融合。加强能力建设,提高各级政府应急反应能力。

  社会治理。要系统整合区域内的各类公共卫生资源,促进全社会共同参与,构建包括政府主管部门,CDC及各类专业机构,企事业单位、社区组织和行业协会、志愿者、居民个体和家庭共同参与的共治体系;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健康素养,塑造健康行为,引导群众形成健康生活方式。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共享。只有把政府治理、社会治理和专业治理有机结合,才能将有效预防为主落到实处,真正使预防成为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医学会原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卫生经济学会会长)

[责任编辑:丛芳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