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履职|理论|人物|文化|健康
新闻频道 >> 评论

呼唤更多“劳模工匠创新联盟”挂帅出征

2021-07-29 09:26:23 来源:工人日报 我有话说
0

  期待未来的“劳模工匠创新联盟”更开放、更多元,不仅可以打破企业、行业、地域上的分隔,也可以突破专业领域、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单位间的隔膜,告别科技研发项目“唯身份、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陈旧思维,搭建起劳模、工匠、技能人才、专家学者、企业家等创新资源充分交流、互助合作、智慧众筹、成果共享的新空间。

  借助中科院院士的指导、名校教授博导的加盟,由一线技术工人领衔的创新团队正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产学研商无缝对接;以企业联合、校企联合为突破口,传统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正在建设开放型的创新基地;通过智慧众筹,自主研发、集成创新的重离子癌症治疗技术,打破国外垄断,填补国内空白……7月26日《工人日报》报道的甘肃首批“劳模工匠创新联盟出征”的新闻,令人眼前一亮。

  甘肃近期相继成立的“陇油神工”“金刚离子”“滴水掘金”“金仪求精”“潜心百炼”5家“劳模工匠创新联盟”,受到各方关注,不仅因为其不同凡响又兼具行业特点的“名号”,而且在联盟的组织形式、运行机制、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了开拓性的有益探索,显示出来自一线产业工人的丰富创造力、创新力和想象力,在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大潮中,构成了一道“工字队”的亮丽风景。

  近年来,我国科技整体水平大幅提升,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科技创新的新成就世界瞩目。其中,大批一线工人乘势而上,谋新奋进,累计已有19位一线工人站上国家最高科技奖领奖台、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这些一线职工用创新成果证明,科技创新不仅是科研团队的“专利”,广大一线工人、劳模工匠同样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的过程中,科学家、企业和一线工人“三足鼎立”、缺一不可的效应,正在逐步显现。如果说国家实验室、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自强自立的“主攻手”,那么,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则是必不可少的“助攻队”。

  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不能缺少一线工人的力量;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同样也要有优秀技术工人的参与;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更是一场工人科技素质和技能技艺的大比拼。在关键核心技术上,需要科学家、顶尖的科研人员全力攻坚,弄通“卡脖子”技术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原理;在推动创新链融合产业链的过程中,需要企业发挥创新主体作用,瞄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推动现代技术、科学原理与产业发展、工程实践协同推进;科技强国与技能强国,更需要相关领域人才携手合作,在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也是国家的财富。

  推动劳模、工匠走向创新前沿,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建设好各级各类创新工作室的基础上,探索创建跨区域、跨行业、跨企业的创新工作室联盟,是当前许多企业和工会正在探索的重要课题。一些地方探索出了新鲜经验,这正在促使各方从更高的标准、更宽的视野、更开放的胸襟,推动“劳模工匠创新联盟”的建设。

  按照《中国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十四五”发展规划》确定的目标,到2025年底,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将达到500家左右,各级各类创新工作室达到15万家,并逐步“形成以全国示范性创新工作室为引领、以省市级创新工作室为主体、基层创新工作室蓬勃发展的工作体系”,这必将推动职工群众性创新活动跃上一个新台阶。

  期待未来的“劳模工匠创新联盟”更开放、更多元,不仅可以打破企业、行业、地域上的分隔,也可以突破专业领域、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单位间的隔膜,告别科技研发项目“唯身份、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陈旧思维,搭建起劳模、工匠、技能人才、专家学者、企业家等创新资源充分交流、互助合作、智慧众筹、成果共享的新空间。通过探索实行“揭榜挂帅”、首席技师、领衔人负责制等机制,让练就绝活绝技、拥有真才实学的优秀产业工人能踏上创新赛道,激情燃烧,纵横奔驰,使“创新不问出身,英雄不论出处”真正在工厂车间、生产一线形成生动澎湃的伟大实践。(康劲)

[责任编辑:丛芳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