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履职|理论|人物|文化|健康
新闻频道 >> 生活

乡村美育,种下文化发展“常青树”

2021-08-05 08:47:55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0

乡村美育,种下文化发展“常青树”

讲述人: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南丰小学校长 俞亚萍

  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南丰小学永联荷风管弦乐团正在演出。光明图片

  【讲述与思考】

  在苏南,南丰镇永联村是一个经济相对发达的村庄,这里产业多元、社会保障健全、人居环境良好,村民们过上了城里人一样的生活。物质富足了,精神生活自然也会跟进。这一点,在南丰小学高雅艺术课堂上得到了集中体现。

  南丰小学创建于1935年,一直传承并强化着“乡村美育”理念。进入新时代,南丰小学在张家港市教育局、南丰镇党委政府关心下,启动了“高雅艺术进校园”五年规划,并成立了南丰小学永联荷风管弦乐团,至今已培养了286名阳光少年。

  在乐团筹建过程中,也会有人问:乡村教育有发展高雅艺术的必要吗?“乡村娃”能训练出个结果吗?

  学校就此做过调研:全校71.4%的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父母初中及以下学历占比65.5%。家长对学生的教育相对缺失,对高雅艺术的关注更为淡薄。这种情况下,迫切需要学校有所作为。

  2018年,我被任命为南丰小学校长。我越发感到,通过发展乐团强化乡村美育,激活学生的艺术热情与学习动力,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为学生成长开拓更广阔的空间。

  乐团如何发展?关键是要突破三个难题。

  首先,谁来教?在永联荷风管弦乐团,我们构建了以外请专家、助教团队、学生家长为主体的导师“金三角”。外请专家主要是来自上海各大乐团的专业教师,年龄大都在五六十岁,以半公益形式定期指导学生练习;助教团队由学校老师担任,常在早晨上课前、下午放学后延时为学生辅导;我们还动员有意愿的学生家长充当外援,配合老师录制学生的练习视频,担当演出活动志愿者。

  其次,钱从哪来?乐团活动经费及外请教师劳务补贴主要由永联为民基金会、北京荷风艺术基金会承担,学生参加培训不收任何费用,一些大型乐器由基金会资金垫付,供学生免费使用;部分小型乐器需要自己购买,以便在家随时练习。对生活拮据的同学,我们给予一定帮助。比如,一位来自甘肃的学生,因为经济困难无法购买乐器,我们通过基金会赠送了他一把圆号。

  最后,学习效果怎么样?我举个例子:一天,一位一贯刻苦勤奋的学生上课精神不济,总是犯困。老师与家长联系后得知,学生搬了新家,距学校比之前远了10多公里。为了赶上乐团的早课,他常常早上6点40分就乘公交车上学。家长劝他转到附近学校读书,但学生不肯,因为在这里能参加乐团,这是最令他感到幸福的事情。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9年,乐团受邀赴上海大剧院、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演出,孩子们和很多音乐大师一起以精彩的表现博得满场掌声,让乡村美育的花蕾在大城市的舞台上璀璨绽放。

  永联村党委书记吴惠芳说,孩子是永联村未来的建设者。这句话让我记忆犹新。闲暇时,我习惯与师生聊天,察觉到学生们在乐团中培育起来的热情、自信与坚强也自然而然地迁移到了学习和生活中。高雅艺术的种子一旦在孩子心田扎根,就会破土而出、拔节生长,在乡村文化的沃野上挺立起一棵棵常青之树。

  北京大学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晓兵:

  作为乡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是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是事关千秋万代的重大工程。当前,我国城乡教育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乡村美育更是受限于师资短缺等问题,难以得到长足发展。

  南丰小学的有益尝试,给我们两点启发:首先,永联村相对发达的经济基础为保护、传承和整合各方文化资源提供了保障,江苏省“乡村美育”理念的贯彻落实为永联荷风管弦乐团的建立与发展创造了条件。其次,培养一批热爱乡村且具有文化自信的专职教师和校长,能够为乡村美育注入活力。农村孩子在城市剧院与艺术家同台演奏,不仅开阔了眼界、激发了学习热情,也促进了乡村美育和城市文明的碰撞融合,赋予了乡村振兴新的时代内涵。(本报记者 李晓、张锐、龙军、苏雁、王斯敏)

[责任编辑:李伯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