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履职|理论|人物|文化|健康
新闻频道 >> 国际

中非对口医院合作机制作用大口碑好

2021-08-17 09:15:1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我有话说
0

  为落实2020年6月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倡议,响应建立中非对口医院合作机制的要求,中国各地医院与非洲各国医院积极建立对口合作关系,通过远程交流、人才培养和重点专科建设等方式,不断提升非方医院的综合能力,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重要贡献,赢得非方医院的广泛赞誉

  尼日尔综合示范医院

  成为独立解决技术难题的合格医生

  赛都·拉博

  作为尼日尔综合示范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我对中国和中国医生怀有无限的感激之情。中国呼吁携手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为全人类的健康和福祉而共同努力。这个倡议已经得到了非洲大陆许多国家的积极响应和支持。我院就是这一倡议的真实受益者。我所在的尼日尔综合示范医院是由中国参与建设,2016年8月建成的,总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是尼日尔乃至西非地区最大的医院之一,现已成为尼中两国医疗卫生领域合作的重要基地。

  医院建成后不久,2017年,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与我院心脏科和神经科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开展对口支援合作,帮助我们建成了尼日尔心脏科和神经科中心。中方不仅向我们捐赠先进的心血管和神经介入医疗器械、药品及耗材,更通过持续的技术培训,让我们成为能独立解决技术难题的合格医生。

  我本人从技术帮扶中受益很大。自2017年起,中方医院连续派出5批心血管科和神经科专家到我院开展工作。每位中国专家对患者进行问诊、仔细评估手术指征后,都会耐心细致地向我们介绍手术计划,指导我们进行介入治疗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开展诊疗之余,中方专家还为我们进行系统的临床诊治能力和介入基础培训,将先进的医疗技术无私地传授给我们。

  在观察学习的过程中,我和同事们都对中国医生感到敬佩,遇到难题,他们总是努力找到方法化解。我们和中国医生的相处,始终是相互尊重的。

  不仅如此,我有幸作为我院首批4位学员之一,于3年前赴华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专业培训。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临床科室的专家一对一地向我们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从基础医学理论到手术实际操作,从医学政策解读到科室设置规范,均倾心传授,一一解答。到目前为止,已有两期共8位尼方学员赴华完成学习。中方医院的高端设备和科学管理都令我们印象深刻。

  此前,许多不幸罹患心脑血管病的尼日尔人在我们国内都无法得到及时治疗,只能出国寻医问诊。得益于中方的精心帮助,我和同事们的诊疗能力得到了迅速提升,目前,我们已能够独立开展心脑血管病的造影检查与诊断,进行介入治疗,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医疗支持。

  中方对我们的帮助体现在方方面面。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在自身防护物资紧缺的情况下,中国医疗队仍拿出6支红外体温枪、400个外科口罩和10套防护服赠送给医院以解燃眉之急。在得知尼日尔卫生部将我院作为新冠肺炎收治定点医院的决定后,中方医疗队立即全力协助,及时将中国的防控、诊治经验翻译成法语,并制作成培训资料供我们学习,同时还提出建立三级体温检测站、预诊分诊、临时发热门诊等防控措施,在我院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了极大作用。中国援助的呼吸机、制氧机等急救设备更是帮助不少新冠肺炎患者渡过难关。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今尼日尔在控制疫情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这与中国给予的积极援助有很大关系。

  见证了中国医生的医者仁心和专业精神,目睹了中国为改善我们的医疗卫生条件而做的不懈努力,我心中对中国医生充满感激之情。相信我的同事们、我院的患者们也都怀有同样的感情。

  去年10月,尼日尔卫生部与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签订《关于建立对口医院合作机制的意向书》,确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与我院建立对口医院合作机制。相信这样的对口合作机制将延续尼中两国之间的伙伴关系,让两国人民继续在合作共赢中受益。

  (作者为尼日尔综合示范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本报记者闫韫明采访整理)

  坦桑尼亚桑给巴尔基文吉区医院

  医疗服务能力和质量不断提升

  塔米·赛义德

  坦桑尼亚桑给巴尔基文吉区医院是中非对口医院合作机制的受益者,与我院合作的江苏省人民医院是江苏省综合实力最强、国际合作经验最丰富的医院之一,以这家医院骨干为代表的中国援桑医疗队为我院建设做了大量工作。

  作为基文吉区医院院长,我代表本院数百名员工,向江苏省人民医院以及中国援桑医疗队表示由衷的感谢。你们无私的奉献精神和精湛的医术不仅帮助了当地患者,也为我们所有医生树立了榜样,我们都是中国医生的粉丝。

  基文吉区医院是桑给巴尔岛第二大医院,主要承担岛上妇幼保健工作,每个月有近200名婴儿诞生在我们医院。由于医院紧临城区主干道,一些交通事故的伤者或者急诊病人也常会被送到医院,这就要求我们尽快建立起急诊科室。

  还记得那是4月底的一天,中国援桑医疗队队长王一茗带领队员们来我院考察筹建急诊科室的工作。看得出来,一个多小时的路上颠簸,很多医生有了晕车的迹象,但他们来院后立即要求参观,了解医院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筹建初期的急诊科室,缺医少药是最为突出的问题,我没有想到医疗队对此早有准备,随车带来不少急诊处置的药品和用具。当我院的医疗助理朱玛接过捐赠清单时,她激动地说:“太感谢中国朋友了,这些药品正是我们急需的,很难买到,你们的到来解决了我们的大问题!”

  王一茗队长和队员们还注意到了我院的手术室消毒工作,提醒我们在手术消毒步骤以及消毒液使用上的不规范之处,尤其提示我们,在新冠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一定要尽可能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江苏省人民医院以及援桑医疗队对基文吉区医院的对口支援是全方位的。在帮助我院筹建急诊科室、捐献医疗物资的同时,中方还特别注重对我院医护人员的培养,通过各种方式提升我院医疗救治水平。

  5月初,援桑医疗队多名专家来我院义诊。我知道这是中国的劳动节假期,那时也正是桑给巴尔的斋月,但当患者们得知中国医生到来,一大早就在医院排起队来。基文吉区医院以妇幼保健为主,正为实现桑给巴尔政府《2030年孕产妇零死亡愿景》而不懈努力。援桑医疗队妇产科季春燕医生根据当地常见病、多发病情况,不但专门准备了一些必用药品,还对医护人员做了细致指导。

  在耳鼻喉科,杨旭东医生与当地医生很快熟悉并一起工作。杨医生一边为患者诊治一边为当地医生做示范。他通过问诊发现,桑给巴尔岛的很多患者对耳鼻喉相关病症不重视,就诊不及时,以至小毛病拖成了大问题。在他的建议下,我院计划定期进行健康宣传教育,让当地民众充分了解防患于未然、预防重于治疗的现代医学观念。

  桑给巴尔人普遍喜爱甜食,牙病比例很高。听说中国医生要来看病,口腔科门口的患者排起了长队。口腔科周飞军医生做了几例示范,当地医生对他钦佩不已,不断请教各种专业上的问题。义诊还没结束,我院的年轻医生们就追着问周医生下次什么时候来,希望有更多请教的机会。

  除了医疗队的现场帮扶,江苏省人民医院还通过网络专家会的形式开展多次专题指导,实现了对基文吉区急诊医学专科的战略援助。在一系列的合作中,中方专家围绕淹溺、事故创伤、儿科急诊等方面进行详细指导,并在会上对我院医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解答,促进了我院急诊急救体系规范建设,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桑给巴尔医疗服务能力和质量,对此我表示由衷感谢。

  (作者为坦桑尼亚桑给巴尔基文吉区医院院长,本报记者邹松采访整理)

  中乍友谊医院

  和中国朋友之间的纽带更紧密了

  阿里·阿巴卡尔

  我就职于中乍友谊医院,这所医院本身就是两国友谊的见证。医院于1994年由中国政府援建,为乍得首都恩贾梅纳、首都外围地区以及其他城镇和村庄的大约100万人口提供医疗服务。20余年来,已经有16批中国援乍医疗队到我院支援。去年,我院与中国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正式建立对口医院合作机制,我们与中国朋友之间的纽带更紧密了。

  我是一名耳鼻喉科高级技师,同时兼任我院与中方援乍医疗队之间的联络员,因此与中国医生的接触格外密切。与每一位中国医生的交往都让我受益匪浅,他们工作认真负责,技术一流,吃苦耐劳,仿佛什么困难都难不倒他们。

  就在不久前,一位53岁的患者在鱼刺卡住咽喉长达两周之久后到我院就诊,急需做喉镜检查。这位患者咽部反射敏感、异物存留时间长,本来处理难度就大,加上科室缺乏黏膜表面麻醉药物以及相应的内窥镜系统器具,我们都感到束手无策。多亏中国援乍医疗队的专家凭借精湛的专业技术,将长约3.5厘米的鱼骨成功取出。那一刻,患者如释重负,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在患者竖起大拇指的同时,我也为中国医生的高超医术和应变能力所打动。

  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正因如此,乍得人民非常信任中国医生,一些患者甚至专程来找中国医生看病。上个月,一位三胞胎孕妇因为不愿通过剖宫产分娩,特意到我院妇产科找中国大夫就诊。最终,在中国医生的帮助下,该产妇顺利自然分娩,母子平安。

  在为患者治疗疑难杂症的同时,中方还向我们无偿捐赠各种医疗器械和仪器设备,对乍方医生予以技术帮扶,帮助我们建立起自己的医疗体系。

  在中国的帮助下,我院建立了中乍眼科中心,免费为本地患者解除眼科病痛。中国专家每天接待大量门诊病人,积极开展青光眼、白内障等手术,使许多患者重见光明,与此同时他们还帮助乍方医生不断提高技术水平。

  有了中国同事的指导,我院的病理科和抗疟中心在全国范围内赢得了口碑,前来就诊的患者络绎不绝。

  近来,了解到我院儿科基础薄弱,总床位数不足40张,药品和医疗设备匮乏,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又对我院儿科建设进行重点支援,计划搭建信息平台实行远程授课和会诊,为儿科病房改造、建立儿科重症病房提供资金帮扶,援助仪器设备,并计划于明年派遣儿科医生来乍工作。相信在中国医院的支持下,我院儿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也将大幅提升。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面,中国同事们同样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每天忙碌在发热门诊、急诊、感染病房之间,为医院的疫情防控做出不懈努力。到目前为止,我院保持了新冠肺炎零感染。

  如今,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倡导世界各国加强团结协作应对疫情。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中国在第一时间向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捐赠防疫物资,派出专家组共同抗疫,并捐赠中国的疫苗,分享抗疫经验,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各国人民的尊敬。

  中国政府与乍得政府自1978年开展医疗卫生合作,至今已有43年,极大提高了乍得的医疗水平,保障了人民的身体健康。期待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指导下,乍中深化医疗卫生合作,不断弘扬传统友谊。

  (作者为中乍友谊医院耳鼻喉科高级技师,本报记者闫韫明采访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1年08月17日 18 版)

[责任编辑:李伯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