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评论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筑牢人才基础
新华社评论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筑牢人才基础
新华社北京9月29日电 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筑牢人才基础
新华社评论员
千秋伟业,人才为先。“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为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人才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发表重要讲话,从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系统总结我国人才事业发展规律,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人才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针对性。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集聚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的历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领导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截至2020年,我国技能劳动者超过2亿人,高技能人才超过5000万人,成为全球规模最宏大、门类最齐全的人才资源大国。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面对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是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支撑。习近平总书记以2025年、2030年和2035年为节点,明确了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具体目标和重点任务。科学进行战略布局,盯住节点、抓好落实,就一定能牢牢把握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
人才有活力,发展有动力。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必须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破除积弊、清理障碍,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环境。要围绕为人才“放权、松绑”推进改革,根据需要和实际向用人主体充分授权,建立有效的自我约束和外部监督机制,确保下放的权限接得住、用得好。要完善人才管理制度,做到人才为本、信任人才、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包容人才。既要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更大资源调度权,建立健全责任制和军令状制度,确保科研项目取得成效;也要深化科研经费管理改革,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为人才静心做学问、搞研究、多出创新成果提供制度保障。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要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打造大批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下大气力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要坚持实践标准、长远眼光,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让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有用武之地,就能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生动局面,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