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政协“委员关注”活动聚焦弘扬劳模精神
本报讯(记者 陈小艳 王晨霞 通讯员 陈笑蔚 赵绍贤)制造业是青岛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兴市之源,优化工匠发展环境,营造崇尚劳动、尊重工匠人才的社会氛围,是青岛擦亮“品牌之都”名片的重要一环。近日,青岛市政协“委员关注”活动邀请工会界别的政协委员到制造业企业一线参观调研。
“委员关注”是青岛市政协近年来打造的亮点资政建言活动,为季度性协商民主活动,每年举办4期,与现有双月协商座谈会穿插进行,由年初党组会议确定每期重点话题。新时代,如何更好地发挥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助力青岛打造“工匠之城”?座谈中,委员们纷纷出谋划策,给出了“金点子”。
“作为老牌制造业强市,青岛在培育工匠方面具有诸多优势,但依然存在高层次工匠与技能人才的选树工作滞后于其他副省级城市、工匠与技能人才成长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等问题。”市政协常委、市总工会常务副主席彭建国道出了当前青岛高技能产业工人供需的结构性矛盾。
“一项技术能否保持生命力,有年轻人乐于传承与创新是非常重要的。”市政协委员邢迎春认为,在培养劳模、发挥工匠作用方面,企业应态度鲜明、责任明确,通过提升职工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荣誉感,让技能人才“择一行终一生”。
“我们缺少的不是劳模和工匠,而是缺乏支撑劳模和工匠人才队伍建设的成熟体制机制。”市政协委员苗维涛表示,希望可以有专门的机构为不同行业的工作岗位研究、设计个性化的薪酬奖励机制和分配激励机制,切实增加一线工人的收入待遇,有效激活劳模和工匠人才的创新能量。
“相较于普通的产业工人而言,劳模人才不仅要做出成绩,更应该擅长分享经验。”市政协委员沈晓东认为,选树劳模不仅要挖掘工匠人才的专业技能特长,更要培养其领导力与沟通分享能力,通过发挥劳模的“传、帮、带”作用,推动和带领更多职工成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职工,汇聚起一线劳动者的点点星光,开创美好未来。
“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动能要有高技能人才的支撑和保障。”市政协委员孙红娣认为,要进一步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工匠与技能人才的订单式培养,进一步优化职业培训机构发展的制度环境,推动公共实训基地和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
当前,青岛正处于城市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攻坚关键期,要促进高质量创新发展,不仅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也要推动存量产业工人“转型升技”。彭建国指出,要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作用,营造尊重劳动的社会氛围,提高工匠与技能人才社会地位和待遇,培养一支门类齐全、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艺精湛、素质优良的高技能人才队伍,造就更多适应青岛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工匠人才,更好地为青岛打造13条产业链、实现制造业强市战略提供有力的人力支撑、智力支撑和创新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