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政协新闻

追忆伟人奋斗今日——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活动嘉宾参访团在南京

2021-10-12 15:05:22 来源:人民政协报 我有话说
0

    本报记者 江迪

    10月11日,雨后的南京碧空如洗、秋高气爽。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活动嘉宾参访团前往中山陵拜谒。

    考虑到有的嘉宾年岁已高,工作人员专门在台阶的平台上准备了椅子,以供休息使用。然而,嘉宾们沿着392级台阶拾级而上,自始至终无人坐下休息。

    “我们自幼背诵中山先生的著作,对这位伟人充满景仰。看到中山先生憧憬的中国正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的努力下一步步变成现实,我相信先生一定会含笑九泉的。他当年一定是相信中国共产党的,才会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今天的中国,不仅实现了他在《建国方略》中的很多规划,在不少方面还都超过了他的设想。”台湾网络政论节目主持人黄智贤说。

    读过《建国方略》的不仅有黄智贤,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傅作义之孙傅川也曾研读。

    “《建国方略》至少在两个方面对我有很大启示。第一,孙中山先生系统地规划了一个国家向现代化方向发展所需要的经济系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孙中山先生当年的畅想已经成为现实。第二,孙中山先生十分注重发展新的生产力。除铁路计划外,先生还注意到电力的巨大作用,并提出‘电化万物’;同时,先生还鼓励培养电报人才。今天,不仅‘电化万物’,更进入了以信息技术、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基础的万物互联时代。‘十四五’规划为我们制定了美好蓝图。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蓝图变为现实。”傅川说。

    傅川此前曾多次到中山陵参观。在辛亥革命110周年之际,再次拜谒中山陵,让他感到意义非同寻常。“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指出: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作为民革党员,更应该从百年沧海桑田的历史演进中深刻地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并把学习的体悟变成做好今后工作的动力。”

    11日下午,在南京滨江规划建设展示中心,一江两岸的现实美景和未来愿景让嘉宾们沉醉。

    “从我第一次到南京,到现在已经有20年了。我还曾在南京的江北地区居住过一段时间。这些年南京的变化太大了。曾经是发展相对滞后的江北地区,随着江北新区的建设,也在突飞猛进。”台湾黄埔军校同学后代联谊会会长丘智贤说。

    丘智贤祖籍江西于都,正是红军长征出发地。小时候,丘智贤常随父亲去参加同乡会,听过不少红军故事。来大陆工作后,他非常关注中国近现代史,多次为相关博物馆到台湾征集史料和实物。

    “之前,我们专门做了‘自忠学堂’,介绍张自忠将军,发在台湾的社交媒体上。两个月有80万的点击。这个数据在台湾已经是非常好的数据了,超过我们的期待。这也启发我们用好新媒体手段,介绍大陆真实情况,促进两岸交流,尤其是年轻人的交流。”丘智贤说。

    为此,丘智贤专门组织了两岸青年短视频比赛,其中专门设置了这样一条规则——两岸青年共同组队,可以加分。最终有多个两岸共同队在比赛中脱颖而出。

    用新媒体手段致力于两岸青少年交流的还有广州台湾青年之家负责人郑明嘉。“我们制作了80部短视频,主要讲述台湾青年在广东就学就业创业的故事,把大湾区的美景美食也融入其中。”郑明嘉说。

    在郑明嘉看来,台湾青年应该经过“认识大陆、了解大陆、喜欢大陆、扎根大陆”的四个阶段。为了帮更多台湾青年跳好“四部曲”,每当接待台湾青年到广州,他都会组织大家去祭奠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共同研讨青年的意义。

    青年意义何在?“两岸青年应携起手来,和衷共济、团结向前,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经济学系主任、台籍教师林承铎说。

    在林承铎看来:“台湾青年应该培养自己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有了民族认同感,青年就会学习如何打开自己的国际观、打开自己的格局,并且将目光放在民族复兴上。如果没有民族认同感,人便会变得肤浅、短视近利、满足于小确幸,从而在世界竞争当中逐步落后、被淘汰,或成为别人的附庸,可能还会以为自己找到被国际认同的‘错觉’。但时过境迁,一切可能只是暂时的国际政治利益纠葛而已。有了民族认同感,执政者就会从国家、从民族的大局出发,施政决策能为百姓着想,就不会出现只问今天、不想明日的故步自封现象。”

[责任编辑: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