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招聘”是歧视
【新闻随笔】
15年前我找工作的时候,报社的招聘老师出的题目,有两道题我现在还记忆犹新:“你最近读的5本书是什么?”“对你影响最深的5本书是什么?”
对一个新闻单位来说,可以从这两个题目的回答中看到很多。这样的招聘在我看来是非常专业的。人力资源老师不远千里跑到外地招聘,目的无非是寻找到最适合自己单位的人。在还没有智能手机的时候,一个人回答“最近读的5本书”,会完全暴露出自己是否够格做一个编辑,这甚至比看学历还有效。
但是,这样的“精准招聘”越来越罕见了。随着大学毕业生数量的激增,以及人力资源行业的“成熟”,招聘条件似乎也开始变得五花八门。一家纸媒报道了一些“奇葩招聘”,让人啼笑皆非,比如让应聘者填写“星座”“父母职业”,乃至“三围”和自己的情感状况。
这些“条件”都不是空穴来风。填写星座,可以“刷掉处女座”,因为星座运势上说处女座的人是完美主义者、不容易打交道等。报上“父母职业”,则有可能窥见父母的“实力”,是否能成为公司的“资源”。“情感和婚姻状况”,则可以预测到女员工休产假的可能。
与HR(人力资源)相关的人,没准会为这种“机智”点赞,因为有些条件如果明确写进招聘要求,就会涉嫌违反劳动法,有就业歧视的嫌疑。“本公司不找处女座”“不招三年内休产假的女员工”,这样的条款,可能会把公司送上法庭。但是,让应聘者填写一下星座或情感状况,就成功规避了风险。
我也看到过更“聪明”的招聘要求,特别注明“本公司绝对不歧视女性”,然后解释说因为岗位特别辛苦,只适合男性去做。这其实仍然是一种“此地无银三百两”式的表白,因为它有一个先验条件,认为女性就是不能吃苦。事实上,除了极少数重体力劳动外,男女在“吃苦”能力的表现上相差无几。
对这种打擦边球的行为,很多人只能叹息。因为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很多公司都不愁招不到人。前两年,还有一个公司的HR在某个真人秀节目上不小心“泄密”:很多简历都是看一眼就丢到垃圾桶了,因为大学不是“985高校”,光是这一条就可以筛选掉90%的人。这不但是冷漠,更是傲慢。
对这些堪称“奇葩”的招聘,媒体除了批评,也没有多少办法。但是,有一点是应该指出的,这些打擦边球的看似“聪明”的招聘,本质上是人力资源部门的偷懒。类似“星座”和“三围”这样的所谓条件,很有可能是从网上复制过来的,它确实可以起到“刷人”的作用,但是却完全是一种无效的区分,根本无法有效锁定公司所需要的人才。
从有效性上讲,那些没有人力部门的小公司,有时候更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人才。因为规模小,应聘者可以有机会和负责人进行深入互动,也能展现出一个更真实的自己。大公司的人力部门不仅是独立的,也有相当话语权,还发展出自己的一套体系,但是却在应聘者和需求者之间造成了阻隔,这也是大公司在招聘的时候更容易“出圈”的原因,人力部门往往不清楚“具体需求”,更倾向于罗列那些空洞而无效的条件。
这不是说大公司人力部门本身就是错误的,它也是从“小公司”发展而来的。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些更具反思性、更坦诚也更合乎规范的人力部门,也更能找到公司需要的“人才”,而不是仅仅是“人”。杜绝“奇葩招聘”,在招聘上投入更多心思,去了解应聘者的真实情况,对公司发展也会更有利。
(作者:张丰,系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