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政协新闻

十三届全国政协推进工作创新提升履职实效述评

2023-03-02 09:03:27 来源:人民政协报 我有话说
0

  在开拓创新中提质增效

  ——十三届全国政协推进工作创新提升履职实效述评

  本报记者 杜军玲 王慧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上指出,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履职能力建设。人民政协要坚持改革创新,着力增强政治把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联系群众能力、合作共事能力。

  这些重要批示,为新时代人民政协推进工作创新、提升履职实效指明了方向。十三届全国政协为此做了大量富有创新意味和积极效果的探索与实践:

  建立主席、副主席领衔督办提案的工作机制,更加注重提案质量和办理,有效推动提案建议成果转化;

  创设专家协商会,组织专家委员和有关学者深层次研究重大战略性问题,应用型智库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

  建立民主监督长效机制,十个专门委员会各选一个主题,连续五年围绕这一个主题开展调研、监督,推进这项工作持续开展;

  创新开展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不断丰富协商议政的形式;深化委员读书活动,持续提高委员协商议政的能力……

  五年开拓创新,五年踔厉奋发。十三届全国政协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敢于求新、勇于求变、善于求质,不断推进人民政协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以制度创新深化履职,以形式创新丰富协商,以方法创新提升功效,推进政协工作取得新进展。

  专门协商机构是新时代赋予人民政协职能定位的新内涵。十三届全国政协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深入拓展协商议政平台渠道,不断探索创新协商方式方法,在开拓创新中丰富协商内涵,并且以信息化赋能履职效果彰显。持续的锐意创新,不仅使政治协商更加大众化、经常化,而且让政协工作更加生机勃勃、高效便捷,为人民政协奏响新时代的团结与民主旋律,提供了新的途径。

  创新协商形式,建立完善协商议政新格局

  上午9点30分,江苏省扬州市。将自己的车缓缓停靠在路边后,第十一、十二、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辽宁奥克集团股份公司董事长朱建民将手机放在前方的支架上,在驾驶位上静静等待。大约10分钟后,手机视频里出现一个会场近景,当看到主持会议的全国政协主席汪洋时,朱建民脸上露出了微笑:“非常高兴参与这次远程协商会,也感谢给我们京外委员提供了更多参政议政的机会!”

  此时此刻,位于北京的主会场大屏幕上,同时呈现着浙江、湖南、广东三地省政协分会场的画面,以及朱建民略显兴奋的面容,并不断动态实时切换。屏幕下方还不时滚动播放着文字,那是委员们在移动履职平台上专题议政群里实时发表的观点。

  令朱建民至今难忘的这一幕,发生在2018年10月24日全国政协召开的“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上。就在这次会上,参会的每个人都亲身感受到了人民政协在互联网时代与时俱进的步伐。“我要给远程协商点赞!”原本因工作无法参会的朱建民情不自禁地向着手机“隔空”竖起了大拇指。

  以往,全国政协委员分散在各地,不可能经常召集开会,委员履职平台少,京外的委员参加履职活动机会也少。十三届全国政协首创远程协商会,互联网将来自各地的委员和相关部委负责人汇聚在同一个空间里,大家在“远隔千里”的交流探讨中,逐渐凝聚起共识。这次会议,前后共有800多位全国政协委员通过手机上的移动履职平台在线进行文字发言。会上,部分观点滚动出现在北京主会场的屏幕下方。主持会议的汪洋主席从中抽取委员的问题,请部委负责人现场作答。

  全国政协第一次远程协商会给委员们带来了诸多惊喜,“面对面”,“键对键”,互联网优势和政协协商特色在这里融合在一起。从这次探索开始,网络议政成为开展协商的新平台、新常态。

  “五年来,全国政协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的精神,着力发挥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努力创新协商形式,提升协商民主的效能,推进政协工作取得新进展。”曾担任全国政协大会新闻发言人的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郭卫民这样总结。

  会上会下广纳群言,线上线下同步讨论。这一生动局面的形成,正是十三届全国政协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动政协履职工作的缩影。

  十三届全国政协伊始,全国政协领导同志就提出以信息化手段加强委员联系、开展网络议政和远程协商要求的重要举措,创立委员移动履职平台,开展网络议政远程协商,突出网的优势、远的特点、议的功能,为委员不受时空限制履职创造条件。2018年5月,全国政协办公厅启动建设全国政协委员移动履职平台,并于当年8月底正式上线。依托这一平台,人民政协不断创新履职方式,让政协委员思想永远在线、智慧时刻连线、联系永不断线。这一创新也成为十三届全国政协开拓协商民主渠道和平台的一项重要举措。

  量子通信专家潘建伟委员、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委员、“运-20”总设计师唐长红委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杨元喜委员、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姜杰委员……2019年5月14日,近百名院士委员集体出席全国政协“创新驱动发展”专题协商会,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出谋划策、贡献智慧。院士们直击问题,相关部门负责同志认真回应,一问一答、一来一往中,痛点更加清晰、办法更加明确、共识更加凝聚,生动彰显出人民政协加强协商民主建设的探索创新。

  2020年6月23日,全国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专题分组讨论现场。一身彝族服装的四川省政协委员、凉山彝族自治州扶贫开发局局长王永贵,站在当地普格县黄草坪村新近建设的安全住房前,以视频连线方式,带来扶贫一线的新变化。这是全国政协首次在常委会会议中采用联动协商形式进行讨论,通过在全国政协机关设主会场,在广西、重庆、四川、甘肃等地设分会场和连线点,将脱贫攻坚在基层的最新进展,带到了常委会会议协商议政的现场,为委员更有效反映基层声音提供更丰富更便捷的渠道。四级政协委员直接参与,连线点延伸至村,多名委员和基层同志通过远程连线现场发言……无论在参会协商形式还是协商范围上,本次常委会会议都有所创新,体现了新时代政协履职的新特点。

  从2019年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开始,在每年的全体会议期间召开界别协商会,使界别协商有了机制化的载体;2021年,创立专家协商会,组织委员和专家围绕重要问题开展小范围深入协商,进一步提升协商深度、提高建言成果专业化水平;各专门委员会积极探索,经常组织开展各种类型的对口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经过不断探索完善,十三届全国政协形成了以全体会议为龙头,以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和专题协商会为重点,以双周协商座谈会、远程协商会、专家协商会、对口协商会、提案办理协商会等为常态的协商议政格局。

  此外,为了帮助委员知情明政,推动提高建言资政质量,从2019年起,全国政协还正式建立了重点关切问题情况通报会制度。每年10次左右的重点关切问题情况通报会,针对委员重点关心的特定主题,邀请相关部门领导介绍情况、通报进展,为委员更好掌握情况、履职尽责创造了有利条件。

  “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人民政协不断创新,利用网络为委员履职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在郭卫民看来,政协的一系列创新举措进一步提高了协商议政质量,委员们提出的意见建议更具针对性、操作性,很多都转化为政策举措,有力地推进了相关工作的开展。政协委员们在充满真知灼见的观点碰撞中,实现着建言资政与凝聚共识的双向发力。

  提案也要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原中央党校副校长孙庆聚的书柜里,一个奖牌引人注目——庄严的政协会徽下,“优秀提案”四个大字熠熠生辉。在2022年9月20日举行的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优秀提案和先进承办单位表彰会上,他在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上提交的《关于加强“四史”教材建设的提案》被评为优秀提案。

  “政协委员肩负信任和使命,一定要拿出高质量的提案。”为国履职、为民尽责,两届十年政协委员生涯,孙庆聚一直践行着最初的情怀。也正因此,“含金量”是他多年来孜孜不倦打磨提案最大的心得。

  提高质量是提案工作的生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政协提案不在多而在精,提出提案要更加注重质量,反映情况要准确,分析问题要深入,提出建议要具体。这些重要论述为提高提案工作质量提供了方向路径。

  十三届全国政协以来,汪洋主席多次强调政协工作要提质增效,把提高提案工作质量作为提高政协整体工作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专门让提案委研究“什么是好提案”“如何把握提案质量”等重大课题,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提案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国家追求“高质量发展”,牵动国计民生的政协提案也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主任李智勇总结,该委员会积极引导政协委员“正确认识提案数量和质量的关系,坚持不调研就不提提案,提倡每位委员每年集中精力提出1-2件高质量提案”。在立案标准方面,要求提案所提的意见建议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

  一个月前,全国政协委员、四川恒和信律师事务所主任李正国得到了一个好消息:他去年提交的一件关于设立中国体育仲裁机构的提案获评全国政协2022年度60件好提案之一。令他倍觉惊喜的是,2023年2月11日,全国唯一的专门处理体育领域纠纷的中国体育仲裁委员会成立。

  从2018年开始,全国政协推出年度好提案评选,旨在发挥好提案的导向作用。同一年,人民政协历史上第一个关于提高提案质量的专门文件出台,一些要求十分具体:坚持“切口小、道理硬、靶向准”,实事求是,简明扼要,一件提案“不超过1500字”。

  与此同时,针对平均每年确定的60多项重点提案,全国政协创新性地将提案督办与视察调研、双周协商、民主监督等重要协商议政活动有机结合,突出办理实效。

  2019年9月,农业农村部原党组成员、中央纪委驻农业农村部纪检组原组长宋建朝等6位全国政协委员,因联名提交的一件关于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提案,被邀请至重点提案办理协商会上。令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督办提案的是汪洋主席。这是在人民政协历史上,首次由全国政协主席领衔督办提案。连续几年,这项提案的不同子课题持续得到督办,有关成果已被纳入法律法规,相关试点工作也已开展。

  由此开始,汪洋主席连续四年督办重点提案,陆续选择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等主题。全国政协主席会议成员牵头督办重点提案的工作机制也更加完善——五年来,共有18位主席会议成员牵头督办了84项重点提案。

  “做好提案工作,是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广泛凝聚智慧和力量的具体实践,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李智勇感叹。五年来,全国政协提案委积极推动工作创新的同时,推进提案智能系统建设,为委员打造更加便利、快捷、智能化的履职平台,十三届五次会议网上提案提交率达到99.97%。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政协10年内共立案4.7万多件提案,最近五年,这一数字为近2.4万件。而在数量基本稳定的基础上,真正实现了大会提案和平时提案质量的“双提升”。

  在读书中创新履职方式

  书院,我国历史上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机构。2021年的全国两会上,一个特殊的书院——全国政协“网上书院”成为委员们建言资政、履职尽责的新载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2020年4月23日,第25个“世界读书日”当天,随着“全国政协委员读书活动”正式启动,这个在委员移动履职平台开设的、先后由上百个全国政协委员读书群所组成的“网上书院”,便“书卷常开,议政不停”。

  开展委员读书活动,是十三届全国政协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一项创新举措。这项创新通过读书履职实现委员自我教育、建言资政、凝聚共识和引领界别群众相互促进,以“书香政协”助推“书香社会”建设,成为十三届全国政协工作的一个品牌。

  正如汪洋主席指出的那样,开展读书活动是委员增长知识水平、加强自我修养的重要手段,是适应互联网发展趋势提高协商能力和履职水平的创新探索。三年来,全国政协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委员读书活动的重要指示精神,精心谋划组织,积极探索创新,坚持稳中求进、久久为功、注重实效,读书活动呈现出委员参与持续扩大、服务履职不断提质、溢出效应显著增强、政协特色日益彰显的良好局面。

  “先读书后议政,边读书边议政,建言资政就能提出更多有价值的意见建议,很多问题就更容易形成共识。”作为唯一一位连续担任全国政协委员读书活动八期读书群群主的委员,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驻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纪检组原组长常信民少将见证了委员读书活动开展的全过程。如今,委员读书已成为委员履职工作的“新常态”、日常生活的“新内容”和跨界交流的“新渠道”。在他看来,在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新形势下,在参政议政的领域不断拓展的背景之下,政协委员需要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多。通过读书学习来提高能力、凝聚共识,是做好新形势下履职工作的迫切需要。此外,线上读书活动本就是一种“不见面”的平台和“无领导”的讨论,这种平等议事、有来有往、层层深入的氛围,正是培育协商文化的试验田和天然沃土。

  几年实践中,全国政协委员读书活动始终聚焦“国之大者”,鼓励委员从兴趣出发、同实际结合、为履职服务,在读书中既提升修养、陶冶情操、涵养心性,又增长知识、增加智慧、增强本领,努力做到读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用。并且积极顺应互联网发展大势,在读书中创新履职方式,积极搭建线上工作平台,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读书履职相促进的良好态势,不断提升履职效能。“通过读书不仅增长丰富了知识,而且提高了履职能力。”郭卫民介绍,当全国政协要围绕一个议题进行协商议政的时候,可能在读书群里先把这个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发言讨论,形成共识,有效地提高了履职效果。

  从网上到网下,从书本到现实,委员们把读书收获转化为履职本领,求同存异、聚同化异,不断筑牢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创新,是政协事业发展的不竭源泉、强大动力、制胜法宝。站在新起点,踏上新征程。人民政协必将不断提高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水平,广泛汇聚人心和力量,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丛芳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