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关注 | 一场连接千里的“云端”对话
对标新质生产力要求推动氦气产业创新发展
两会关注 | 一场连接千里的“云端”对话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号角,是方向,是征程,对传统产业来讲是一场深刻变革和转型。氦气产业是资源性战略性产业,支撑和影响着新型工业化发展。如何对标和落实新质生产力要求,推动氦气产业创新发展走入两会视野,引起代表委员的关注和思考。
3月9日,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黄宝荣,全国人大代表、广西科技大学科研处处长邓朗妮,广西柳钢气体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叶敏,“常温膜分离法提氦技术”等先进氦气分离技术专利技术持有人、海归学子庄涛,通过视频访谈,跨跃千里展开一场“云端”对话。
现场连线
两会代表和委员与企业家、技术专家围绕“对标新质生产力要求,推动氦气产业创新发展”的主题,深入交流,同商共议。
稀缺为王,氦气产业地位作用至关重要
氦气看似普通,经常活跃在我们生活之中,实际上却是关系国家安全和经济命脉的战略性资源。
黄宝荣指出,氦气广泛应用于液体燃料火箭、宇宙飞船、超音速飞机、载人深潜、半导体制造、量子计算机、核磁共振、现代精密分析仪器等国防工业和高新技术领域,被誉为“气体芯片”。我国是贫氦国,氦气储量仅占全球总量的2%,但需求量占全球总需求量的11%。氦气提纯技术要求高、难度比较大。
邓朗妮谈到,氦气提纯技术要求高、难度比较大。我国现在氦气国产化能力不足,需要依赖进口。
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黄宝荣
用科技创新打开突破口、赢得主动权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要抢占新技术革命制高点、开辟发展新赛道,也要运用科技创新改造传统产业、为传统产业注入新生机,有效推动生产力迭代升级,“抢新”与“改旧”应当同向发力。
黄宝荣谈到,近年来,甘肃大力发展立足国内、自主可控的氦产业和相关技术,加速氦产业体系建设,提升氦气、氢能等战略资源开发和高质化利用,着力增强新材料等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这就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途径之一。
邓朗妮谈到,“加强氦气产业建设,涉及方方面面,如果说要找突破口,我认为很紧迫的还是科技创新。”她介绍,2024年一开年,就传来了广西柳钢气体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氦气新产品纯度达到99.9999%的好消息。
99.9999%难度到底有多大?叶敏说,柳钢气体的氦气产品提纯到99.9999%,这个难度很大。第一要过杂质控制关,要将所有杂质总量控制在百万分之一以下,相当于在一个标准足球场上杂质总量不能超过一个硬币的大小。第二要过氖、氦分离关,利用氖氦的沸点差,我们攻克了超低温工作环境建立、超低温高效吸附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实现氖氦高效分离。在生产出超纯氦气的同时,也将氖气纯度提纯至99.9999%。该技术方案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在研发过程中,得到母公司柳钢集团和技术合作方浙江新锐空分公司的全力支持。”叶敏说。
庄涛表示,他们自主研发的常温膜法提氦技术,把以前不具备开发价值的低品位的含氦天然气资源的提取变得可行,该技术开辟了适合我国天然气资源实际的氦气提取新模式,增强了我国氦气的自给自足能力。今后,他们还将持续投入研发并把这个技术应用到所有含氦的气体当中,做到应提尽提。
据了解,上述两种提纯技术,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大家都认为,好的经验和技术成果,需要结合实际推广应用,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进步,每一步可能都很艰辛,步子可能也不是很大,但一步一步走下来,就会有质的跃升。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科技大学科研处处长邓朗妮
科技创新人才为要。邓朗妮建议,针对氦气产业相关人才还相对缺乏的实际,从教育源头上加强力量,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特别是加强科研院校与一线企业的对接,组建由重点科研院校(机构)、重点央企国企、重点氦气生产民营企业参加的氦产业创新联合体,强化产学研用结合,创新合作模式和方式,聚集氦气产业链产学研用优势创新资源,瞄准氦气工业技术前沿,针对氦气产业发展需要,联合攻关,不断推进氦气产业发展跃升。
从战略高度看待、用战略举措推进
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黄宝荣认为,氦气产业转型升级的任务很重、挑战很大。当务之急是将氦气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给予重点扶持,纳入国家中长期产业发展规划,在产业政策、资金投入、资源配置、激励机制等方面给予稳定有效的长期支持,促进形成氦气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有利预期。
推进氦气产业建设发展,是战略课题,是系统工程,必须着眼长远,立足现实,稳步推进。黄宝荣建议,首先是要建立国家战略资源协调机构,统筹开展氦气等关键战略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氦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研发提氦技术、建立氦气储备体系、优化进口结构等方面的战略性研究和领导,以提高氦气资源的自给能力和保障国家战略需求。其次是完善战略资源的政策体系,针对氦、铜、钾、磷、铀等战略性资源,构建完备的政策体系,参考国际惯例颁布《中国氦气法案》。再次是加强战略资源调查和研究,深入开展全国油气田和煤层气的氦气含量调查研究,进一步掌握全国天然气田的氦气品位状况,针对低品位氦气开发尽快完善技术方案,提升氦气资源开发能力,加速实现国产化,确保资源安全、产业链安全和国家安全。
邓朗妮建议,优化氦气产业的规划布局。氦气产业链布局应积极对接国家在东北、华北、西南、西北等地的“百亿方”储气库群建设,既着眼当前资源实际,又前瞻思考国家产业均衡和安全需求,不断完善氦气产业全国布局。除现有天然气主产区外,也可考虑利用广西地近川渝等天然气资源富集地区、海陆交通便利、战略纵深大等优势,布点建设氦气提取、存储,深度开发利用相关产业。
新时代新征程,甘肃、广西着眼推进新型工业化,始终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深入实施强工业行动,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改造,巩固提升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不断增强产业竞争力和价值创造力,为高质量发展赋能增势。(记者 杨玉)